近日國家能源局就《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預計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到15%,2030年達到20%,“十三五”期間新增投資約2.3萬億元。其中,到2020年底水電開發利用目標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0.4億千瓦),太陽能發電1.6億千瓦(光伏1.5億千瓦),風力發電2.5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上表示,在“十三五”期間和未來10年,要處理好油氣替代煤炭和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關係,能源集中供應大係統和分布式微係統的關係以及清潔低碳發展和國民競爭力的關係問題。
落到實處,重裝設備市場也將迎來新的改變。比如,該意見將全麵推進西南大型水電能源基地和三北風電基地建設的同時,要降成本、補短板,首次專門明確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儲能綜合應用示範基地等重大工程。
能源結構進一步調整
無疑,調整能源結構是此輪規劃的重點之一。《規劃》明確預計到2020年把能源消費總量控製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與此同時,按照《規劃》目標測算,“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將下降15%以上,我國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達到5.8億噸標準煤。
也就是說,新形勢下保供已經不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和主要矛盾了,而是如何提高能源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規劃重點從保供應轉到了增效益,這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按照規劃相關指標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約占能源消費總增量的68%以上。可以說,清潔低碳能源將是“十三五”時期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也必將成為市場重點關注的方向。
而這也意味著“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在控製總量的同時,清潔低碳能源的比重將大幅提高,能源發展將以提高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截至2020年,預估在重裝設備市場中,水電裝機達3.8億千瓦、風電裝機達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達1.1億千瓦以上、生物質能發電裝機達1500萬千瓦、地熱供暖利用總量達4200萬噸標準煤。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對此表示,優化能源結構,實現清潔低碳發展,是推動能源革命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
可再生能源發展從實際出發
根據能源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可再生能源發展將更注重於適合當地的情況。核電和水電的供應量是基本確定的,而風電、光伏發電等在能源貢獻率上還處於從屬和補充地位,天然氣會發揮很大作用。基於這樣的格局,全國的重裝大型能源項目的發展方向也有所調整。
水電水利規劃總院在報送給有關部門的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稿中提出,西部地區以川、滇、藏為重點,以水電基地重大項目為主,全麵推進大型水電能源基地建設,其中包括推進怒江水電規劃報告,研究建立西藏水電開發協調機製,促進藏東南水電基地開發,落實水電消納電力市場和輸電方案等,而東中部地區則主要是合理開發剩餘水能資源。
“十三五”風電的布局則是,提高風電消納能力,結合輸電通道積極推動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其中三北地區建設規模將達到1.7億千瓦。同時,開發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能資源,建設規模將達到7000萬千瓦。此外,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建設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推進綜合示範區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棄風、棄光、棄水現象日益惡化。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電網調度範圍內累計棄光電量為46.5億千瓦時,棄光率12.62%,其中甘肅棄光率達到30.7%,新疆為22%。2015年上半年棄風率也攀升至15.2%,下半年極端限電比例已達到79%。而雲南這幾年棄水達到370億千瓦時,去年152億千瓦時,行業虧損麵達到31%。
“當前龍頭水電站、抽水蓄能和燃氣調峰電站非常缺,用戶側響應、需求側管理也不足,要做加法補短板,才能有效化解‘三棄’問題。”何勇健表示,新能源發展要和用能設施相適應,同時應該更好強化多能互補、電從身邊取的應用。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及在新能源發展規模比較大的地區布局適當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建立風水、光水、風光火等聯合運行基地,積極探索不同場景、技術、規模和領域的儲能商業應用,規範相關標準和檢測體係。國家電網則建議將總規模分解到省,進一步明確可再生能源基地消納市場。
此外,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思路是全麵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序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積極推動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大型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規模將分別達到8000萬千瓦和7000萬千瓦,將重點發展以大型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用電價格較高區域為主要依托的屋頂分布式係統和推廣光伏建築一體化。此外,在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區開展商業化、規模化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示範,建設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
何勇健建議,降成本是“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任務,再生能源產業需要一個相對合理的能源價格和電力價格來支撐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國家已有很明確的政策導向了,降電價是必然趨勢,補貼也不可能全部滿足,必須倒逼成本下降,優勝劣汰。(本文來自中國工業報)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華北電力大學煤控課題組近日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十三五”電力行業控煤政策研究》。《報告》結合電力需求情景、在建煤電規模,展望了“十三五”煤電產能利用情況,核算了煤電產能過剩規模以及擱淺資產價值,提出化解煤電產能過剩的政策路徑。
[詳情]“新能源汽車是否會取代傳統汽車,這一爭論在業界從來都沒有停止。當前,世界各國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各大車企先後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一旦製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技術被突破,傳統燃油車很快將被顛覆。
[詳情]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銷售月報》重點企業數據顯示:數量方麵,2017年4月完成內燃機銷量1471.21萬台,環比下降10.22%,同比增長4.49%;累計完成銷量1899.60萬台,累計同比增長7.33%。
[詳情]5月30日據新華社消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價去年以來持續下調。記者30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已征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按全國銷售電量計算,可節約全社會用電成本約350億元。 很多人都認為電價有統一的標準。
[詳情]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繼續狠抓工作落實,鋼鐵、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又取得積極成效,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煤炭產能6897萬噸,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和46%。
[詳情]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進入2017年,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持續開展並已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已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已完成年度任務的46%。
[詳情]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重點企業數據顯示,數量方麵,2017年3月完成內燃機銷量524.87萬台,環比增長20.39%,同比增長5.79%;累計完成銷量1429.20萬台,累計同比增長8.37%;功率方麵,2017年3月完成24425.56萬千瓦,環比增長18.79%,同比增長10.27%。
[詳情]在我國政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房地產、汽車等行業增長的大環境下,機床行業正在“起死回生”。 據媒體報道稱,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7)期間,記者走訪了多家國內外機床參展企業,他們普遍反映確實感受到了市場回暖的溫度。
[詳情]5月18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就1~4月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作出說明,並就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瑋首次擔當會議新聞發言人。此次發布會上,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以及涉企收費依舊是大家關注的話題。
[詳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19日宣布,中緬原油管道原油於當日16時正式由雲南瑞麗進入中國。 第四條能源進口通道打通 中緬原油管道原油進入中國 隨後,這批原油將以每天約50公裏的速度繼續向內地推進,再經過約650公裏長途旅行,最終抵達位於雲南省安寧市的雲南石化。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