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一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在這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裏,有的人習慣按部就班因此活得庸庸碌碌,而有的人不甘現狀寧可選擇與命運抗爭,從而活出了一種別樣的精彩。接下來的故事將講述這樣一段勵誌傳奇,雖有落俗套之嫌,卻是百分之百的真實與難能可貴。
每行每業中不乏有在自己的行業成為傳奇的明星人物。故事的主人公是時任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特彼勒青州”,主要生產山工機械品牌產品)的首席財務官餘玲,已至中年的她身穿黑色卡特彼勒工裝,看起來分外年輕,溫和知性,談吐不凡,一談起工作,眼神中仍然閃爍著光芒,周身散發出一種澎湃的激情。仿佛歲月積澱多一分,她身上的魅力就多了一分。
25歲時,餘玲成為卡特彼勒 (徐州) 有限公司的一名臨時清潔工,在半年時間學會英文和基本財務知識轉為正式財務人員。在隨後的十年間,餘玲自學完成大學及金融研究生學業。因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 2002年她被派往卡特彼勒美國總部工作學習, 並於2005年調回到卡特彼勒 (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 擔任公司在中國發展的重要職位。2015年起,餘玲出任卡特彼勒青州的首席財務執行官。在卡特彼勒的各個崗位,她都做到了極致。從普通清潔工到首席財務執行官的華麗蛻變,她的人生經曆堪比傳奇,但卻比傳奇更美麗。
圖為餘玲在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辦公室
在這裏遇見無限可能
時光回溯到1995年4月,一位叫餘玲的年輕女孩來到剛剛成立不久的外資企業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特彼勒徐州”)應聘,高中學曆,不懂英文,不懂財務,沒有任何專業技能,彼時的她拿不出一樣能夠證明自己工作技能的文憑證書。
不過這都沒關係,這裏需要的僅是一名清潔工,她是唯一的應聘人。麵試過程由翻譯人員幫助翻譯,最終她幸運地被選中了。就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餘玲因此與卡特彼勒結緣,一晃就是22年。她甚至都沒想到,在這裏她的人生即將發生戲劇性的顛覆與改變。
90年代的徐州尚是一個經濟水平欠發達的中小型城市,沒有飛機場與高樓大廈,外國人都很少見。當時人們的視野有限,進入卡特彼勒徐州之前,餘玲甚至都沒有見過電腦。上班的第一天就給餘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見到了有生之年從沒有遇到過的人群——高智商、高薪資、白領、外國人……進入公司大門的一瞬間,我預感到卡特彼勒能為員工個人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懷著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餘玲完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原來還可以以這樣一種方式生活”。隨著與外國同事的深入接觸,充斥於耳邊的是完全聽不懂的語言,餘玲決心要學會英文,“我學習英文應該是一個比較短、比較快、但是很有效的方式——在公司休息室學會的。很小的休息室需要經常打掃,通過和大家打招呼、交流,短短兩個月,我的英文從不會到會,六個月的時候,我已經能為財務總監和事務所做年度審計做翻譯了。”期間,餘玲有意識地幫助財務人員做一些簡單的財務報表,自學掌握了財務知識,逐步轉為會計崗位,成為一名正式員工。“卡特彼勒能夠給予每個人各種均等的學習機會,那是一種激勵人不斷上進的環境,給員工足夠的空間發展。在這種氛圍下,我自學了電腦、英語與財務。”在擦桌子期間她學會了電腦,利用外籍同事中午吃飯時間來糾正英語發音……餘玲醉心於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最終成為她改變自己命運的有力推手。
從1995年開始,餘玲在卡特彼勒徐州工作了10年,從最基層工作做起,熟悉了財務部門所有崗位。2002年,餘玲被公司派往美國接受短期MBA(工商管理碩士)培訓和On Job Training(在職培訓),那也是她第一次聽說“MBA”這個詞,第一次走出國門,在短短四個半月時間裏,她發現外麵的世界如此之大,她的視野也越來越廣闊。“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無法想象如果沒有進入卡特彼勒徐州我未來的職業道路會是怎樣。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而且路會越走越寬。在美國的培訓項目對我的觸動很大,在卡特彼勒我覺得自己的發揮空間更廣闊。”
餘玲總結到:“在卡特彼勒,第一,我能學到在其他單位不能學到的文化理念、工作方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第二,卡特彼勒能在我需要時,為我提供教育方麵的資助,我的大學以及研究生學費都是由卡特彼勒讚助的,這是一個雙向選擇和雙贏的解決辦法; 第三, 公司會平等地對待有能力的員工。”
也正因為這樣,卡特彼勒擁有很高的員工忠誠度,個人努力與機遇固然重要,但一個公平的職業發展平台更為難得,在餘玲看來“在這裏所有的努力都會得到相應的公平對待”。
財務工作必須突破傳統財務視野
對於現代化的企業來說,一名現代意義上的財務執行官(CFO),必須突破傳統財務視野、從戰略高度把握財務管理、公司治理、資本運營等方麵的知識及其運作手段;必須大量接觸國內外前沿性的財務管理知識和信息;真正具備全球戰略眼光、深入了解相關國際規則。
對此,餘玲表示認同之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有人認為,記賬、做好預算管理是財務人員的重要職能。但在經曆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後,我發現財務人員及財務工作對企業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是企業能夠走正確發展道路的建議者。不斷控製風險,找到最佳經營方案,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這是財務人員應該和可以做到的事情。”
圖為餘玲在全國代理商大會上發言
與國內企業的部門名稱設置不同,卡特彼勒將財務部門稱為商務資源部。“我個人認為‘財務’兩個詞不能準確地形容財務部的職能,‘商務資源部’反而更恰當。我當時翻譯business resource(商務資源)時,就不太理解。”直到來到卡特彼勒青州負責山工機械業務擔任首席財務執行官,才讓餘玲深刻理解了商務資源的含義,因為她發現這裏的財務人員要支持公司經營的各個方麵.
眾所周知,卡特彼勒與全球的代理商攜手合作,共同促進了卡特彼勒的可持續發展。山工機械品牌在國內擁有六十餘家代理商, 這六十餘家代理商自身的發展水平就像每個人的手指一樣長短不同,其規模、知識背景、運營方式、財務實力、風險控製都不相同。代理商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但任何一家代理商出現問題,都會對公司造成影響。因此,麵對山工機械與代理商之間這種端到端的業務模式,財務人員在其中起到更多輔助性作用。商務資源是中間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需要和代理商以及生產部門交流,能夠協助代理商和各個部門協調溝通解決問題,從而讓代理商和企業雙方均獲得健康發展。經過這些年的經驗總結,餘玲認為商務資源部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四個方麵,第一作為可信任的建議者,告訴企業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給公司和股東建議;第二幫助企業控製風險,比如應收賬款的管理, 合作夥伴的合規經營;第三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幫助企業運行者做更好的決策;第四合規合法, 如納稅, 外匯, 出口業務等等。
2016年,餘玲來到卡特彼勒青州的第一年,首先對山工機械品牌的財務製度和體係進行了多方麵改革。其次,針對代理商做了大量工作。為了提高代理商的運營能力,餘玲連續三個月的周末時間,都在馬不停蹄地走訪代理商,了解市場及代理商的運行模式, 製定可行的商務政策。 “利用團隊的經驗和能力提高了代理商的盈利能力,個人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內心的激勵和興奮已遠遠超過了身體上的疲憊。”餘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的CFO應該擔負的崗位職責。
文化因融合與碰撞而更加精彩
在卡特彼勒的22年來,餘玲先後跨越多個城市,經曆了不同崗位的職場磨煉,“平均三四年,我的工作崗位就會發生變化”,這也許是卡特彼勒獨有的員工培養文化,這種文化卻是餘玲所喜歡的,因為它與餘玲喜歡接受挑戰的性格相契合。
“於我而言,從事一項工作3年以後,人的思維就會走入一個定式。一個人能為企業增值,並改善現狀,一般也不會超過5年。所以我希望能在不同的環境中工作,向他人學習並給同事帶來正麵的影響,同時提高自己。通過變換不同的崗位,我能積累更多的經驗,幫助更多的人,這也是我喜歡每三五年換一個工作崗位的原因。”餘玲隨時隨地都保持著充沛的熱情迎接工作中出現的下一個挑戰。
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執行官餘玲
在外界看來,工程機械行業本身是一個充滿男性氣質的行業,作為一名女性在這個行業一路奮鬥,並取得很漂亮的成績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餘玲卻認為男性從業者居多的行業對女性是一種優勢,“山工機械品牌的代理商90%是男性,女性的優勢在於更容易和別人打交道。不能單純以男性或女性的視角去看待付出,因為社會上所有成功人士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樣多的。”工作崗位的變換,常常意味著工作地點也隨之發生遷移,遠離父母,遠離家人對於職業女性而言也是考驗。然而,餘玲從不覺得這是一種辛苦,因為“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家”。
作為一名資深卡特彼勒員工,餘玲是在卡特彼勒文化浸潤下成長起來的。然而到了有著50餘年品牌曆史的山工機械,每一天她仍在不斷學習,“我看到了卡特彼勒與山工機械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到現在為止這種差異也還存在著。”
這種文化衝突表現在很多方麵,如管理角度、對員工的要求、員工的行為價值等等。餘玲特別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合規經營:“卡特彼勒的合規化經營一直為業內稱道,但在實際經營中會遇到一些現實困難。轉變需要時間和耐心,所以我們更要鼓勵和引導團隊去正向地影響客戶,共同健康有序地發展。“ 餘玲認為文化衝突一定存在,但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認識它的優勢和劣勢,和員工多交流並縮小文化差距。文化從來都會由於融合和碰撞而變得更加精彩。
在同事們看來,餘玲給人的印象是鐵腕的女性領導,做事雷厲風行,高效幹練,尤其喜歡打破常規。對此評價,餘玲笑著說:“對於合規性要求,任何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卡特比勒的行動價值觀就是準則。這個不是強勢, 是對企業負責。然而,在需要團隊共同決策的事情上,就必須團隊共同做決定。要根據處理事情性質及情況的不同,來判斷用什麽樣的領導風格。”
作為負責卡特彼勒青州的首席財務執行官,餘玲在已經重任在肩的情況下給自己增加了新的目標:2017年山工機械財務綜合報表必須交出滿意答卷,2019年更要實現在利潤上的突破。對山工機械品牌的未來發展,她滿懷美好期待:“基於團隊所有人的努力,目前,卡特彼勒青州已經實現了雙品牌(Cat®(卡特)品牌和山工機械品牌)近2,000台設備出口的目標,山工機械品牌已經走在世界舞台上,未來海外市場的路會越走越寬。”
人們總說,25歲的女人可以打拚自己的事業,35歲的女人應該尋求安定,45歲的女人應當開始養生,55歲的女人應當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但餘玲不願走尋常路,不滿於這樣按部就班的人生安排。
圖為餘玲赴英國參加兒子在劍橋大學的畢業典禮
的確,餘玲就是這樣一個擁有獨特魅力的女人。她不懼時光的流逝,不受製於人們給她的標簽,她的一生總是在嚐試,能不能再突破自己一點點,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餘玲在自己的每一個年齡段,都活出了最動人的自我,最優雅的風姿。
與餘玲的初次接觸,讓筆者感受到她渾身散發出來的滿滿正能量,她常說一句話,人不能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自己生命的廣度與深度。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產生在自己身上,而是產生在給企業和其他人帶來的價值上。這也是餘玲給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來到卡特彼勒青州,她希望將這種正能量和心態傳遞給身邊更多人,讓大家的視野更寬廣。
餘玲職場正能量語錄:
不要抱怨所麵臨的困境,憑借樂觀的心態,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你才能抓得到。
機會就在手邊時,要看到機會,抓住機會,因為機會從來隻青睞準備好的人。抱怨沒有用,要有樂觀向上的努力和行動,所有的努力會得到相應的公平對待。
我們很少去反思、剖析自己的不足,當你把反思作為一種習慣並做出改變,你的生活軌跡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很多學習機會是在抱怨中喪失的,在職業發展中,職業上升的路徑每個人都能看見,但由於自身的惰性很少有人付諸於行動。要有理想,有行動;隻有理想,沒有行動,那永遠是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五年之後你想做什麽,現在離五年後有多遠,這個距離就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笑對人生,人生就是美好的。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產生在自己身上,而是產生在你給企業和其他人帶來的價值。
在工作中,不要站在男性或者女性的角度去看待工作,因為社會上成功人士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樣多的,沒有誰比誰更辛苦。
中外文化衝突一定存在,但是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認識它的優勢和劣勢。(本文來自卡特彼勒)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在《財富》雜誌剛剛發布的2017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卡特彼勒以385.37億美元收入排名第264位,再次領跑行業。 近百年來,卡特彼勒一直致力於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與全球代理商緊密合作,在各大洲積極推進持續變革。
[詳情]船舶動力係統 自古以來,人類的海上探索就從未停止。從刳木為舟、揚帆借力、到蒸汽推動,再到今天的鋼鐵巨輪......伴隨著動力係統的不斷改進,船舶搭載著人類的夢想一路向海洋深處高歌前行。 對於現代船舶來說,動力裝置可謂是全船的“心髒”。
[詳情]對一個國家來說,交通係統是其經濟的支柱。因為經濟增長與交通運輸的效率和可靠性直接相關。一直以來,卡特彼勒設備一直致力於幫助全球各個國家在不同的地區建設新機場,提高交通便利,促進經濟更快發展。
[詳情]激戰正酣,Cat“鋼鐵聯盟 同心迎戰”助力活動已經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啦!!! 小編已經在開始整理數據了!! 可是!我發現! 居然有很多小夥伴們雖已完成助力,但還沒有注冊Cat“能量捕手”互動活動,這樣可是會錯過兌換大獎機會的。
[詳情]夏日的熱情讓很多在施工現場的朋友無法招架,其實,想要在夏天獲得清涼作業模式很簡單,有了Cat®(卡特)智能,即使炎炎烈日也能輕鬆應對! 不出門知天下事,太陽曬不著 管理一個機隊的辛苦可想而知——既要在辦公室做很多安排與計劃。
[詳情]七年前,一份愛心在蘇州木瀆鎮外來人員子女中心小學生根發芽; 七年來,這棵愛心的小苗兒茁壯成長,為當地外來人員子女撐起了一片充滿知識和愛的天地。 在這裏,孩子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也感受到溫暖的愛。
[詳情]轟鳴的引擎,刺耳的刹車,酷炫的漂移; 眼見賽車奔馳著越過高坡,跨過水坑,飛躍各式障礙。 這裏有激情與熱血的碰撞,更有技術與車況的比拚。
[詳情]在卡特彼勒,創新是驅動我們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之一。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員工,還是合作夥伴或客戶,都期待著卡特彼勒在創新領域不斷取得更高的成就。 說到創新,卡特彼勒在世界各地的技術研發中心可謂是我們的創新中樞。然而創新的精神並不僅局限於專業的人才中。
[詳情]7年植樹34萬株 —— 卡特彼勒公益林,是生態保護,也是扶貧項目。在卡特彼勒,可持續性是我們的行動價值觀,也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這種持久的力量也融入在我們的公益活動中。
[詳情]作為行業領導品牌,卡特彼勒一直將“安全生產”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保障每一位員工安全健康的同時,卡特彼勒更通過優質的產品與智能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的客戶提高生產安全性。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