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在河北舉行,由三一自主研發,配備國家礦山救援隊的SAC3500、SRC350、SAC300T三款起重機現場助威比賽。
此次比賽,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旨在以賽促訓,促進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提升礦山應急處置能力。比賽期間,來自全國的33支代表隊、共330名指戰員在7個項目展開激烈角逐,展現了我國礦山救援隊伍的新風采。三一起重機的出現,受到了現場的熱烈歡迎和稱讚。
性能、品牌俱佳
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唯一指定起重設備
2012年,三一起重機憑借優越的吊裝性能、精準的操控性和勇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形象,成為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唯一指定起重設備。
此次亮相的SRC350越野起重機,SAC3500 、SAC300T全地麵起重機 ,服務於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隊開灤隊。在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上展示三一起重機,是國家對三一企業品質的肯定,也是國家礦山救援隊對三一產品的信賴和支持。
深受行業人士喜愛
獲讚“礦山應急救援神器”
一台高性能的起重設備,能大大提升救援成功率。服務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以來,三一起重機助力國家礦山救援隊員出色完成了多起礦山應急救援任務。
在山東平邑礦難救援中,SAC300T創造了中國礦難救援史上首例大口徑鑽孔救援成功的案例。
在2015年12月25日發生的山東臨沂平邑礦難事件中, SAC300T發揮了巨大的救援作用,成功救出4名礦工,創造了中國礦難救援史上首例大口徑鑽孔救援成功的案例,為中國礦難救援增加了應用經驗。目前, SAC300T已申報“國家礦山救援技術創新產品”。
汶川地震中, 三一起重機深入災區開掘出30公裏的生命通道,協助消防戰士從廢墟中搶救出20多名幸存者。
雅安地震中,三一起重機在蘆山縣至寶興縣的生命通道搶修、救助被困人員和零時安置點、活動板房搭建中,以紮實、高效的工作表達自己對災區人民的關切與愛心。
智利礦難中,三一SCC4000履帶起重機作為起吊救生艙的第一選擇,進駐聖何塞銅礦塌方事故救援現場,日夜守護,見證了營救33名礦工獲救全過程。
憑借出色的性能表現,三一起重機深受國家礦山救援隊員的喜愛,贏得了“救援神器”的美譽。
“社會之責大於企業之利”,從汶川地震到福島核泄漏救援,從山東平邑礦難到智利礦難救援,從南方冰災到多地洪災、泥石流搶險,在每一次災害麵前,三一都挺身而出,勇擔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本文來自三一重型起重機械有限公司)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新聞聯播》報道梁穩根出席總理經濟座談會 央視28日晚《新聞聯播》報道說:2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進一步深化營改增試點等工作。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受邀參加座談並代表行業“發聲”。
[詳情]三一重起上車預裝班報道! 走進三一重起寧鄉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就能感受到這裏“精益製造”的濃厚氛圍。在這個全球最大的輪式起重機研製基地,技藝精湛的工人、整潔幹淨的車間、現代化的流水線,令人印象深刻。
[詳情]2017年壓路機市場中,三一“壓得快”係列全液壓單缸輪壓路機堪稱最熱爆款壓路機,八個月持續銷量第一,遠超二三名總和。 對這係列設備的優秀表現,四川兩河口工程早有預見,2016年工程剛開始便購買了11台三一全液壓壓路機。
[詳情]三一微挖/壓路機舉辦的“金秋拚團 钜惠同享”電商團購活動還剩最後2天,目前僅剩3個團購名額,錯過這個機會,就不能享受團購優惠價了哦,打算購機的朋友們。
[詳情]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中國企業的了解和認知,經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和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的推動,9月27日下午,東南亞主流媒體記者團走進三一,聚焦三一“一帶一路”,作國際產能合作專題報道。記者團由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4國主流媒體的高級編輯、記者和資深評論員組成。
[詳情]日前,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一標段)舉行的“安全高效、保質保量旋挖樁挑戰賽”上,三一SR405R旋挖鑽機憑借出色的表現奪得冠軍,並一舉打破了該項賽事的入岩樁紀錄。
[詳情]“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工業互聯網平台應邀參展,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見麵。這也是該領域首次參與國家級的展覽。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是中宣部等四部委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旨在全麵宣傳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
[詳情]易小剛用15年時間,主持和指導21大係列120多個規格產品的開發,突破了混凝土泵送、超長智能機械臂、工程機械節能、高速鐵路板式無碴軌道等多項關鍵技術,開發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核心產品。
[詳情]易小剛一到長沙,就開始全心琢磨混凝土輸送泵(又稱拖泵)。為避開技術壁壘,易小剛改變思路,另辟蹊徑。“別人用專用零件我們就用通用零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技術改進和集成。” 混凝土拖泵在進行高低壓切換時,需要換接不同的管子。
[詳情]1995年6月,受命於危難之中的易小剛孤身一人從北京來到星沙,和剛剛成立不久就陷入困境的三一重工一道“墾荒”。住在民工們用水泥瓦搭建的工棚裏,工作在腳踩黃泥的簡陋車間內,周圍全是黃土和荒山。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