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連接城市與鄉村、集鎮與村落、平原與山區,既是現代化交通運輸體係的堅實支撐,更是交通運輸共享發展、互聯互通理念的重要承載。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公路行業以機製創新為動力,以服務民生為目標,敢為人先、迎難而上、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投資力度前所未有,建設規模大幅攀升,路網結構明顯改善、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如今的安徽公路網,已有“通向”全國前列的發展水平。
——2016年底,安徽全省公路總裏程19.76萬公裏,居全國第8。
——全省路網密度 141.74公裏/百平方公裏,較之 2011年底增加了 32%,居全國第6。
——普通國省道中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92.2%,居全國第5;一級公路總裏程3833公裏,是2011年底的6倍多,增加了3206公裏。
釋放改革紅利,激發跨越動力
“這條南北向的國道327連接壽縣和舒城,另外一條是東向的省道366從合肥通往葉集。這兩條新修的國省幹線一級公路,形成了六安市的大外環,對城市下一步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將發揮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9月下旬,六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李衛東站在兩條國省道新建成的互通樞紐上,如數家珍地說道。
“5年前,我們六安市隻有一條通往合肥的60公裏一級公裏。但這幾年,我們已經相繼建成7條一級公路,通車裏程超過340公裏。”李衛東說:“這一切都得益於國省幹線建設、運營、管理體製機製的改革創新。 ”
省公路局局長秦勤介紹,2012年,全省公路係統深入實施了預算管理體製改革,實現省級公路部門財權下放,基本理順了公路部門的預算管理關係。通過大力推進改革,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在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養護、管理中的主體責任,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的公益屬性得以回歸,行業發展真正由部門責任轉變為政府責任,由行業行為轉變為社會行為,形成了全社會合力共建交通的新局麵。
這一改革充分調動了各市積極性,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公路建設熱潮。 普通公路作為公共產品,財政預算資金是重要資金來源。如何創新預算資金分配方式,更好彰顯公平公正透明原則?
改革中,安徽省明確了“因素分配,切塊下達,明確責任,績效評價”的原則,依據轄區麵積、通車裏程、路況水平、交通量、計劃完成情況及上年度資金使用績效等因素科學設置資金分配權重,將資金切塊分配到市縣,體現多幹多支持、實幹得實惠原則,促進專項資金分配更加科學、透明、高效。
目前,各市已經逐步建立了日趨完善的地方財政預算管理體係,基本形成了以各級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籌措機製,為我省公路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堅持問題導向,打通發展“節點”
高速公路裏程少,幹線公路等級低,地處皖東南的宣城市,曾經處於全省交通基礎網建設的“邊緣地帶”。
“十八大以來,宣城交通發展一度滯後的局麵得到根本性扭轉。 ”宣城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公路局黨委書記錢邦青說,2013年以來,該市針對交通建設滯後局麵,持續推動交通建設會戰,掀起交通大建設高潮。 2013年至2017年,該市交通建設投資屢創新高,5年將完成投資365億元。 錢從哪兒來?這一直是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繞不開的難題。 5年來,全省公路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綜合施策,破解難題,推動我省幹線公路路網布局更加合理、路網結構更加完善、路容路況更加優美。
堅持“省市共建、以市為主”,全力加快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交通公路部門創新前期工作推進機製,優化前期工作審批流程,建立健全協調推進、督查調度、考核獎懲等工作機製等方式,全力協助各市推進前期工作,有效破解土地、資金、環保等要素製約。2012—2016年,我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85億元,是上一個五年(2007—2011年)總投資的7.9倍。 堅持“屬地為主,省級補助”,切實保障幹線公路養護經費。省交通運輸廳與省財政廳聯合出台《安徽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大中修工程省級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養護工程“屬地為主,省級補助”的資金籌措方式。各級政府基本建立了以公共財政為基礎,責任清晰、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養護投融資長效機製。 5年來,我省逐年加大養護工程投入,普通幹線公路養護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04.9億元,總投資額是上一個五年的2.3倍。
實施暢通工程,推進交通扶貧
查濟古村落,是皖南旅遊的一顆明珠。但由於連接該村和附近幹線公路的農村公路通行狀況較差,遊客往來極為不便。 2016年,在實施農村公路暢通工程中,涇縣對這條農村公路進行全麵改造升級,建成寬6.5米的三級公路。
“今年以來,客流量已經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以上。 ”查濟景區管理處副主任胡青鬆說。 5年來,全省公路係統始終將農村公路發展作為扶貧攻堅任務之首,全力推進農村公路發展。截至2016年底,我省農村公路總裏程達到18.12萬公裏,較2011年底增加33%,全省所有鄉鎮實現公路通達,建製村通達通暢率99.99%。
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是我省推進交通扶貧的重大部署。截至2017年8月底,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累計建成5.46萬公裏,規模總量位列全國前茅,占全國建設總規模10%以上,成為廣大農村群眾心目中的“最滿意民生工程”。該工程全部完成後,將提高我省377個鄉鎮與主幹路網的暢通水平,解決12101個較大自然村的群眾出行問題、12383個建製村通班車問題,農村地區交通出行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
“四好農村路”建設,是提升農村公路發展水平的根本之道。為真正把農村公路建設好、養護好、管理好、運營好,我省出台《安徽省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多項製度及配套政策,全力支持農村公路健康發展。探索建立財政資金“多幹多補、獎優罰劣”的競爭性分配機製,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年度計劃指標規模與工程實施情況相掛鉤,有效解決農村公路“監管難”問題,逐步建立“科學評價、突出重點、獎優罰劣”的考評體係和機製。堅持示範引領,預計到2020年,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將達到30個。
推動轉型升級,提升出行品質
穿行宣州、寧國、涇縣、旌德四縣區的“皖南川藏線”,原本都是山區農村公路,但沿線景區眾多,受到自駕遊愛好者的追捧,聲譽鵲起。
“宣城市順勢而為,今明兩年將投資3億元,對150公裏的‘皖南川藏線’進行改造提升,提高通行舒適度和安全保障水平,更好滿足自駕出行人們的需求。 ”宣城市農村公路局副局長韋麗說。 打造品質工程,提升路況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公路發展的獲得感,是全省公路發展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在品質工程打造上,著力加強工程建設的理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以係統創新支撐品質提升。 2012年以來,全省累計24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工程先後獲得 “黃山杯”獎(省優質工程)、省交通優質工程獎等獎項。2016年,我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一次抽檢總體合格率達9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公路路況水平,是群眾感受公路發展水平的最直觀依據。全省公路係統堅持以公眾需求為導向,采用路況快速檢測、分析、決策支持成套技術,科學製定公路養護投資計劃,維護良好路況通行水平。 5年來,全省累計投入預防性養護資金3.35億元,實施預防性養護工程2270公裏。在2015、2016年交通運輸部路況監測檢查中,我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路麵使用性能指數(PQI)連續兩年排名第3,繼續保持全國先進行列。
推進依法治路,強化安全保障
隨著汽車的普及,公路通行安全越來越成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必須堅守的底線和紅線。 “5年來,六安市共組織實施縣道安保工程1567公裏,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373座,實施通村公路路肩硬化3180公裏。農村公路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李衛東說。
農村公路一直是公路安全保障體係中的“短板”。近年來,全省公路係統堅持安全至上,持續開展安保工程、災害防治和危橋改造三大工程,建立健全公路安全隱患動態排查機製,對排查發現的安全隱患科學確定等級,實行省、市、縣三級政府掛牌督辦製度,確保隱患整改到位。
2015年,全省公路行業啟動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加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資金投入,建立健全安防工程進度月統計、隱患整治季匯總、項目清理台賬年銷號製度,推動工程有力有序實施。截至2017年8月底,全省累計實施普通國省幹線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3億元1683公裏,農村公路3.63億元3604公裏。同時,持續加大現有普通國省幹線橋隧抽檢巡檢力度,實現了現有危橋改造率100%,當年新發現危橋處治率100%,隱患隧道處治率100%,並累計改造縣、鄉、村道上的5000多座危橋。全省道路安全暢通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
應急保暢,正在成為公路安全治理的突出任務。全省公路係統全力加強道路安全應急服務保障,建成4個部省級應急物資儲備庫,並以此為核心,與市、縣養護應急中心一起,形成部省市縣四級應急物資和設備儲備網絡,夯實應急保障的基礎保障。
安徽始終保持超限超載治理高壓態勢。將治超納入各市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推動我省治超工作由部門單打獨鬥向政府主導、聯合作戰轉變。建立省市兩級治超監控指揮中心,形成省、市、縣、站“三級中心、四級平台”治超聯網,有效遏製了超限超載現象,路麵車輛超限超載率從4%以上下降到1%以下,全省路網平均好路率穩步上升。
堅持文化引領,踐行核心價值
如今,在全省公路係統,“修路修身、養路養心”已經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識,更成為一種公路文化的響亮品牌。
全省公路係統,高度重視公路文化建設,著力打造公路特色文化體係。將“微笑服務,溫馨交通”從窗口單位活動向執法部門、基層道班、機關延伸,在全行業深入推廣“服務為本、陽光路政”活動品牌,著力創建“微笑服務、溫馨交通”長效機製。強化公路文化品牌建設,依托“修路修身、養路養心”這一品牌化價值理念,通過實施文化推進年、提升年、鞏固年活動,推動公路文化向各個地區、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拓展延伸,基本形成了具有徽文化特色和時代氣息的安徽公路文化體係。
發揮公路行業優勢,建設美麗文化公路,是公路係統文化建設的創新性探索。5年來,全省累計實施了20條1285公裏的“文化公路”建設,塑造了一批具有徽風皖韻的特色公路。 公路連通千家萬戶。 5年來,全省公路係統大力推進行業文明創建,改善出行服務供給質量。全省公路係統28個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省公路局先後獲得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省直機關文明單位等多個榮譽稱號。公路行業窗口形象和服務品質持續提升,正在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獲得感。(本文來自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據廣東省聯泰集團有限公司官網對外發布:廈蓉高速(廣西段)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將於10月26日建成通車。 據介紹,廈蓉高速桂三段主線長137公裏,起點在桂林市臨桂區臨桂鎮廟頭村;途經龍勝各族自治縣;終點在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
[詳情]309國道甘肅金崖至河口段PPP項目日前簽約,並舉行開工動員會。這是甘肅省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公路PPP項目,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全麵開工,2022年建成通車。 309國道金崖至河口段公路起於蘭州市榆中縣金崖鎮,與擬建的連霍高速公路清水驛至忠和段擴容改造工程相接,止於西固區河口鎮。
[詳情]近日,淩雲縣下甲至弄福三級公路正式開工建設。 據了解,該項目是淩雲縣“十三五”交通旅遊發展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項目位於下甲鎮河洲村和弄福村境內,全長18.02公裏,計劃總投資2462萬元,規劃建設期為10個多月。
[詳情]11日,2017年全省第三批交通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包括廣元至平武高速公路,該項目長90公裏,總投資132億元。 據悉,2017年四川省第三批交通重點項目集中開工“5+11+1”共17個項目,總投資1507億元,涉及5大經濟區、4大城市群的13個市(州)。
[詳情]10月10日上午8點,在震耳欲聾的炮鳴聲和施工人員的歡呼聲中,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大潮高速公路(含大埔至漳州支線)項目高陂隧道順利進洞施工。 高陂隧址區為低緩丘陵地貌,地表起伏大,山體植被茂盛,隧道左線長1030m,右線長1004m,隧道最大埋深約105m。
[詳情]11日,在位於涼山雷波縣的成麗高速宜攀段施工現場,2017年四川第三批交通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動員。共17個項目宣布開工,總投資1507億元,包括5個高速公路項目、11個國省幹線公路項目和1個水運項目。這批項目開建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及在建裏程將近萬公裏,大小涼山地區也將結束沒有高速公路的曆史。
[詳情]今年,杭州都市圈從提出構想到推進建設已有十年。這個以杭州為圓心,180公裏為半徑的圓,拉近了杭州、湖州、嘉興和紹興四座城市的距離,加快了四座城市的發展,也為四地的老百姓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 昨天,聚焦杭州都市圈建設十周年聯合采訪活動在嘉興海寧市啟動。
[詳情]四川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11日正式開工。該項目估算投資886億元(人民幣,下同),是截至目前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高速公路項目,將成為聯係大小涼山、烏蒙山區的重要扶貧通道。
[詳情]據獲悉,G4216線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項目於當天在涼山州雷波縣正式開工。 據了解,G4216線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項目分為屏山新市至金陽、金陽至寧南、寧南至攀枝花3個路段,總裏程452公裏,總投資886億元,是截止目前全國投資規模最高的單體高速公路項目。
[詳情]10月7日上午,平輿縣繞城幹線公路建設項目開工儀式舉行。平輿縣委書記張懷德出席儀式並宣布工程開工,縣委副書記、縣長趙峰致辭。 河南正華置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裁汪長青,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禹衛東,縣政協主席石玉興,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新科,縣委常委。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