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長江經濟帶地區以占全國約1/5的土地麵積,貢獻了全國2/5以上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撐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2016年生產總值達33.3萬億元,較2012年增加了9.7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3.1%,較2012年提高2.2個百分點。
長江經濟帶涵蓋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國土麵積占比達20%,承載了6億人口。十八大以來,沿江11省市以生態引領發展、以改革激發活力、以創新增強動力,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長江經濟帶雙向開放,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質量全麵提升,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作用日益凸顯。
產業轉型升級加快
國家統計局的文章分析,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長江經濟帶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在快速增加。2016年,長江經濟帶人均GDP達56470元,高出全國2490元。長江經濟帶中有5個省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比2012年多2個。
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數據顯示,2016年,長江經濟帶內有5個省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高於全國(57.4%)。
從城鎮化發展階段看,上海已進入城鎮化發展成熟期,江蘇、浙江和重慶城鎮化率超過60%,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超過50%,四川、雲南和貴州超過40%。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近幾年來,長江中上遊地區一直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尤其是上遊的貴州、重慶,中遊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它們近幾年的經濟增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層次搭配更好。這些地方的重工業如重型機械等,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時勞動力比較充足、水資源豐富、更貼近市場,是產業轉移的主要選擇地,近幾年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等發展良好。
國家統計局的文章分析,目前長江經濟帶工業結構正在向高端演進。長江流域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其經濟帶內產業不僅總量大,且集聚度高,內部配套相對完善。流域內逾20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0%,特別是紡織、家電、電子等產業的集群優勢明顯。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文章表示,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重慶、武漢、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區的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武漢光穀在光電子產業發展方麵成果明顯。
文章稱,目前沿江省市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6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總體高於全國增速,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及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在全國總量中占比均高出平均水平。
廈門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全世界發展最充分的地區都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區,因為江海的水運便利,而水運在整體的交通運輸成本中又比較便宜。同時,長江經濟帶的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長江經濟帶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重化工業所占的比重沒有那麽大,原有的重工業通過市場化的轉型,也發展得不錯。
三大城市群領銜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明確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成為當前和今後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依據《規劃綱要》,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等專項規劃陸續印發實施,沿江省市實施規劃基本編製完成,支持政策體係逐步完善。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中層設計基本完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全麵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其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是一大重點。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長江沿江各省市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是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戰略、長江經濟大走廊互聯互通建設大發展的五年。
數據顯示,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沿江各省市加快投資建設步伐,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13~2016年,長江經濟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8213億元,年均增長16.5%,高於全國平均增速2.2個百分點,占全國投資總量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40.5%提高到2016年的44.2%。
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一大方向是快速的交通通道。數據顯示,2015年底,長江經濟帶鐵路營運裏程達34638公裏。
未來,備受關注的沿江高鐵將是一大重點。根據鐵路部門消息,討論許久的上海至成都沿江高鐵,已經正式提上日程。成都—重慶—武漢—合肥—南京—上海沿江高鐵通道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
對整個長江經濟帶而言,沿江高鐵建成後,將填補中國隴海和浙贛之間700公裏無橫向鐵路的空白,與隴海線、京廣線、京九線共同構成我國鐵路幹線的十字形網絡,並與縱向七條跨長江鐵路和沿海鐵路接軌,大大提高中國鐵路的靈活性。
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沿江高鐵將串聯起東中西三大板塊以及長三角、長江中遊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之間的互動,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在長江經濟帶範圍內的梯度合理分配和布局。
根據《規劃綱要》,未來長江經濟帶將打造以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三大增長極。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教授認為,三個城市群各有側重,發展層次也不同。長三角城市群的定位是世界級的城市群,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是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龍頭。而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則分別帶動中部和西部的發展。(本文來自第一財經日報)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目前,中國杭州正在打造世界“高鐵之城”,其《杭州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已獲中國政府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聯合批複。
[詳情]三方將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等領域深度合作 10月13日,唐山市政府與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磁懸浮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軌道車輛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京津冀城際鐵路動車檢修基地。
[詳情]10月16日下午,鎮江市鐵路建設指揮部聯合市交巡警支隊及中鐵二十四局連鎮鐵路項目部召開連鎮鐵路上跨北府路、黃山北路交通組織方案專題新聞發布會。鎮江市鐵路辦主任、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副書記翟勝勇,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蔣國林,市公交公司總經理淩建鋒分別就連鎮鐵路聯絡線進城區的相關情況,上跨北府路。
[詳情]長株潭城市群沿湘江而立,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一核”。 目前京廣鐵路是域內與湘江平行的唯一普通鐵路,從京廣鐵路的負荷量和戰備角度考量,應盡快在域內規劃建設湘江河西普通鐵路,成為三個城市與域外客貨流動的主要通道。
[詳情]10月12日起,渝貴鐵路(重慶西至貴陽北)正式拉開聯調聯試的帷幕,向12月底開通營運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這條遠在1400多公裏外的鐵路新線,有望將金華與成都、重慶高鐵一線牽。繼今年初直通昆明、9月份直通武漢之後,金華高鐵直通朋友圈將向中西部又一次大擴容。
[詳情]渝昆鐵路力爭今年底開工建設。建成後,雲南到重慶隻要2.5個小時。重慶至宜賓段建設工期4年,宜賓至雲南段建設工期6年。這意味著如果順利,最快2021年可坐高鐵直奔重慶。 但是,在渝昆高鐵開通前,想快速去重慶甩火鍋也不是不可能。
[詳情]昨日,記者從湖北省交通廳獲悉,設計時速達350公裏的黃岡至黃梅鐵路(簡稱黃黃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最快年內開工建設。 批複明確,黃黃鐵路自武岡城際黃岡東站引出,向東從巴河線路所北端側向接入,並直向預留京九高鐵接軌條件,南端新建線路向東南經浠水縣、蘄春縣。
[詳情]日前,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廣州、深圳市實施的決定》(省政府令第241號),地鐵十三號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廣州市發改委批複,可以動工建設,線路全長33.8公裏設23座車站。二期工程按照與首期工程一致的係統製式,即采用最高時速100公裏的8節編組A型車。
[詳情]好消息!好消息!2017江蘇鐵路建設大爆發! 3年後,市市通高鐵,1.5小時交通圈再也不是夢想!江蘇省內26個縣市都將迎來高鐵時代! 其中經過南通的就有好多條線路,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已開通鐵路: 滬寧城際高速鐵路 於2010年7月1日通車,途經蘇州市。
[詳情]環渤海濰煙高鐵項目是煙台市2017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9月25日,項目啟動可研及勘察設計招標工作。目前,項目籌建工作正全麵加速展開,力爭2018年開工建設。 近年來,煙台市鐵路建設實現快速發展。龍煙鐵路建設進展順利,計劃今年開通試運營;大萊龍擴能改造工程計劃今年年底開工建設。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