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7年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將在長沙開幕。屆時,三一重工重起事業部研究本院院長冉隆強將出席,與相關專家論道,共話中國製造的發展與未來。跨投會啟幕的前夕,筆者來到位於長沙經濟開發區的三一長沙產業園,尋求中國製造領軍企業順利擺脫行業頹勢,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的原因。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三一重工的廠房內,也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挖機、泵車、起重機等機械設備正在緊鑼密鼓地投產中。工人們打起精神,馬不停蹄地趕工。這番情景,過去五年間,其實並不多見。
過去五年,可謂是“中國製造”最困難的一段時期。相比最高峰,整個行業規模縮水近70%,業內稱之為“斷崖式”下滑。“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幾年後,中國的製造業逐漸呈現回暖的跡象。作為製造行業的“領頭羊”, 三一的業績報表無疑給整個行業打了一支“興奮劑”。2016年三季度以來,三一的工程機械產品持續複蘇。尤其今年以來,受益於“一帶一路”、設備更新、基建等因素,三一主營產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月31日,三一重工發布2017年三季報稱,公司2017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281.59億元,同比增長達到70.8%。
三一重工國際總部總監周萬春坦言,企業順利走出低穀,其中一個應變策略是停止依賴單一國內市場,轉而拓展國際市場,加強風險抵禦能力。在搶灘“一帶一路”市場大戰中,三一迅速在沿線建立較為完善的營銷網絡。如今的三一,可以說已經是中國製造企業“走出去”首屈一指的代表。
15年開拓海外市場 “一帶一路”表現搶眼
說起三一的出海之路,要從2002年算起,到現在整十五個春秋。三一的國際化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02年第一台產品出口到2005年,主要為產品出口階段;第二個階段從2005年至2009年為建產業鏈和研發製造基地階段;第三階段從2010年至今,進入全球本土化階段。
三一重工在“走出去”的過程,2012年是一個重要拐點。這一年,三一斥重資收購國際混凝土巨頭企業德國普茨邁斯特,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引起巨大轟動,在業內被稱為“龍象共舞”的戰略布局。正是這場布局,讓三一重工的國際化戰略更加具體化和係統化,其品牌形象的國際化也變得更加實際。
三一重工的海外布局,與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不謀而合。三一普茨邁斯特在土耳其、比利時、西班牙、俄羅斯有製造工廠,而三一重工在國內的新疆、北京、沈陽等地設有產業園,三一重工的布局形成了從東北到遠東、西伯利亞、蒙古這條線,就像古時的傳統絲綢之路的路徑。
不僅如此,三一的海上絲綢之路已初具雛形。目前,三一重工在上海臨港、珠海、湖州等地設有工廠,可以方便地保證產品的供應和貨物的周轉。
正是 “一帶一路”戰略的巨大推動,三一的國際化戰略得以快速實施,他們與中國工程機械施工企業一起“抱團出海”,以“一帶一路”為依托,深耕沿線市場,使國際化版圖越來越大,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
2015年,三一實現跨越發展,海外銷售突破百億元。2016年,海外銷售領跑行業,各項指標實現翻番。今年上半年,三一國際業務穩步推進,實現國際銷售收入57.99億元,同比增長25.9%,領跑行業。同時,在國家信息中心首次評選的《“一帶一路”企業影響力50強榜單》中,三一成為唯一上榜的工程機械企業。目前,三一業務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擁有50餘家海外分公司,在迪拜塔、中老(中國-老撾)鐵路、裏約奧運場館、印度帝國大廈、埃塞阿達瑪風場等一大批重大國際工程,隨處可見三一設備的身影。
嚴把質量關 實現抱團出海
2014年7月23日,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視察三一新疆產業園,囑托三一:“要成為‘一帶一路’的領軍企業,在重點國家做出樣板來。”
如何才能不負重托,完成把三一打造成“一帶一路”的領軍企業的使命?在三一集團內部,對此有著高度一致的看法,那便是“靠質量取勝”。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說:“我們要用極高的產品品質和服務,去改變中國產品的世界形象,並且把中國的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談及三一重工目前在海外市場的全球競爭力,三一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段大為在接受其他媒體的采訪時也表示,三一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始終將“工匠精神”貫穿其中。段大為強調,他個人理解的“工匠精神”,一個是創新、一個是質量意識,總的來講就是要精益求精。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對“中國製造”品質的低估。周萬春曾提到,“一帶一路”沿線不少國家和地區,當地精英階層接受的是歐美教育,更認同歐美品牌。
麵對這類不可避免的質疑,三一在最早期施行國際化推廣時,首先通過產品租賃來推廣品牌。當海外客戶在不了解三一品牌的時候,先將產品租給他們體驗,等客戶覺得可靠的時候,就會樹立對‘中國製造’的信心,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除了嚴把質量關,抱團出海也是三一重工成功拓展海外市場的另一重要原因。周萬春說,企業在國際化過程僅僅依靠單打獨鬥是很困難的,需要更好地抱團出海或借船出海,依靠國家政策更好地實現企業國際化。
不負重托,扛起“中國製造”出海大旗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估算,2016—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合意投資需求在10.6萬億美元以上。鑒於此,在業內看來,建築工程機械行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堅力量,必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大潮中“中國製造”征戰海外的排頭兵。
在這輪發展浪潮中,三一重工作為“中國製造”的第一方陣,製定了與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國家的長遠戰略相結合的總體目標:以裝備製造為核心,實現產能升級;以新能源開發為抓手,尋求重大突破;以湘企聯動為落腳點,實現合作共贏。
與此同時,三一還設定了企業“11123”五年經營目標。即到2022年:實現100億美元海外銷售額,其中60%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新建10家工廠或研發中心;在10個以上“一帶一路”重點國家成為數一數二品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200個以上重大項目或標誌性工程建設;與涵括湖南優秀企業、“一帶一路”國家或省州級政府在內的30家單位開展戰略合作。
“接下來,我們會緊跟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把握契機,在有潛力的國家加大資源、包括人力、代理商等資源的布局。”對於三一重工國際化的未來,三一的管理層表示充滿信心。(本文來自華聲在線)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極少的一種安排:10月30日的會議開始前,在通往國務院第一會議室的走廊上,李克強總理和其他國務院領導首先參觀了一個小型“工業互聯網”展覽。
[詳情]11月14日,三一集團與華能集團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華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培璽,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副董事長毛中吾,華能集團副總經理範夏夏、王文宗出席簽約儀式。周福貴、範夏夏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
[詳情]11月13日,德國中國商會首屆“在德中資企業優秀投資獎”在德國柏林揭曉,在德2000多家中資企業中,13家獲得獎項,三一重工獲評“特別貢獻獎”。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出席典禮並致辭。三一歐洲公司董事長代表鄧海君受邀出席活動。
[詳情]11月16日,2017年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將在長沙開幕。跨投會啟幕的前夕,記者來到位於長沙經濟開發區的三一長沙產業園,尋求中國製造領軍企業順利擺脫行業頹勢,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的原因。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三一重工的廠房內,也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詳情]11月14日,中共中央委員、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阮成發視察三一築工文山產業基地,會見了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雙方就雲南省住宅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進一步推動落實三一在文山州高達50億元的裝配式建築投資項目進行溝通。
[詳情]11月7日,三一基金會在北京舉行Demo Day——孵化項目出殼發布會。三一集團董事、三一基金會理事長梁在中出席發布會,並為三一基金會Good2 Studio孵化的9個公益項目頒發證書。這標誌著這9個項目已經成功孵化,順利破殼。
[詳情]11月11日,中國—拉美國際博覽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完美收官。在本次中拉博覽會上,三一·久隆中心著實“火了”一把。在展會現場,盛裝亮相的三一·久隆中心展區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今年9月,三一·久隆中心正式啟航。
[詳情]西藏自治區是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受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製約,這裏的交通曾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多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西藏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出藏的交通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形成了以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係。
[詳情]11月13日,德國中國商會首屆“在德中資企業優秀投資獎”在德國柏林揭曉,在德2000多家中資企業中,13家獲得獎項,三一重工獲評“特別貢獻獎”。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出席典禮並致辭。三一歐洲公司董事長代表鄧海君受邀出席活動。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