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裝是一門藝術,它可以這麽做,也可以那麽做!
吊車是一名戰士,它應該這麽選,還應該這麽挑!
徐工用戶故事,集結中國吊裝圈所有的牛人大咖,
分享他們的真實經曆,學習吊裝這門藝術!
本期的藝術吊裝節目,我們帶您來到內蒙古,去探訪這裏的吊裝大咖!
內蒙古G一代用戶-王小永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新城區,王小永的吊車修理廠就坐落在這裏。修理廠占地麵積不大,可同時容納兩台大型設備進行維修。但工人們少有空閑的時候,翻鬥車、平板車、吊車、隨車吊,尤其是夏天的旺季階段,幾乎天天都有活兒幹。
王小永,河北張家口人,今年剛剛34歲,很難想象他已經在工程機械行業工作了17個年頭。初入行時,王小永跟著師傅學修車,大到設備的發動機、液壓係統、傳統係統,小到輪胎、方向盤、底盤的構造,他統統都熟悉。也正是這7年的工程機械設備維修經驗,讓王小永比別人更了解吊車的性能、構造和產品技術情況。
2010年,王小永來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和合夥人共同投資,購入一台徐工20噸級吊車,正式進入吊裝行業。彼時的烏蘭察布吊裝市場,設備保有量還相對較低,王小永的吊車剛剛到手,就立刻跟隨同行加入到市政道路建設和風電項目建設當中。
“修理廠的開設讓我認識了不少當地吊裝用戶,成為朋友後,大家會互相介紹活兒。”正如王小永所說,他的修理廠已經是烏蘭察布地區一個重要的吊車維修保養基地,而他本人則漸漸成為周邊用戶購買吊車前的重要谘詢對象。王小永說:“我是幹這行的,對設備了解是最基本的,我也喜歡琢磨這些。”在他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厚厚的液壓工程師技術手冊,這是王小永的工作寶典。
現在,王小永共有5台吊車,其中4台都在25噸以下。2016年5月,徐工G一代產品剛剛問世不久,王小永就從徐工集團官網獲知了這個消息。在查看了產品技術參數和型號配置後,王小永立刻意識到:G係列的整體性能有了明顯跨越式提升,他甚至和周圍人開玩笑說:“G一代太難超越了,我覺得徐工不可能造出比G一代更牛的產品了。”隨後他迅速和徐工聯係,訂購了一台XCT75。
投入使用後,王小永親眼看到XCT75起重量更大、臂長更長,王小永說比舊款的100噸吊車還好用。更關鍵的是,G一代產品的環保、省油、節能,讓施工成本大大下降。王小永說:“和25噸吊車相比,每100公裏內,XCT75的耗油隻多出100塊錢!”(本文來自徐工起重機械)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徐州,是“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鐵甲重車,帶著文明基因、漢風之魂,成為大國重器。其物質價值的背後,映射的精神價值更讓人讚歎。“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今天的《龍騰淮海新徐州》將聚焦大國重器背後的風雲故事。
[詳情]黎明的曙光劃破寂靜的月夜,兩台G一代百噸級起重機XCA220和XCT130同時發動引擎。機器轟鳴聲開啟了新一天的吊裝任務。今天,這兩台起重機將首次協同作戰,計劃完成七節80噸重的橋梁安裝。 福建漳州,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座交通樞紐城市。
[詳情]10月份,武警某部舉行了大型挖掘機械批量采購項目招標,國內外眾多挖掘機品牌均組織了強大陣容參與競標,競爭空前激烈。競標過程中,武警總部從全國抽調十餘位技術專家進行了全方位嚴格的現場考察。
[詳情]英倫血統牽手徐工,中西結合繪美華夏 英國莊士敦清掃裝備公司起源於1904年,生產製造道路清掃車則已有80年的曆史,逐步成為全球街道清潔車市場領導者。旗下70%道路清掃車出口至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柏林、倫敦、巴黎、米蘭、紐約等城市通過使用其清掃車,城市環境獲得了較大的改善。
[詳情]2017年11月6日,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的首隻大型煉油項目裝置電脫鹽罐,在兩台徐工履帶吊相互配合下吊裝成功,拉開了徐工廣聯與中石化重型起重運輸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序幕。
[詳情]為持續深入踐行徐工大器文化和事業部特色文化,引導廣大有誌青年為國際化事業做出更大貢獻,事業部團委於11月8日下午組織事業部海外融通服務儲備人才、英語俱樂部主要成員和2017年海外服務工程師方向大學生總計20餘人。
[詳情]“雙11”到來之前, 徐工汽車準備提前給卡友送上一份“好禮” 可送什麽好禮呢? 讓我們一。
[詳情]11月9日,在徐工大噸位裝載機智能化製造基地,近20台徐工V係列裝載機身披紅花,整裝待發,即將奔赴西北某大型煤礦集團。 徐工鏟運機械事業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劉鵬將金鑰匙交付客戶手裏,徐工裝載機助力“絲綢之路”要道億噸級煤礦建設。
[詳情]近日,國內首部消防題材青春軍旅大戲《特勤精英》熱播銀屏,徐工DG54C登高平台消防車無疑成為了該劇的第二主角,助力劇中演員完成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救援勁爆畫麵演繹。
[詳情]技術領先、用不毀 徐工集團憑借先進可靠的技術實力、完善的售後服務及產品的超高性價比,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徐工混凝土攪拌站成功中標中老鐵路項目,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也為中國製造搶占海外市場繪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