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有這樣一個港口,
短短幾年,
已購買了近50台徐工裝載機,
其中多台為大噸位產品。
為何如此青睞徐工
Why?
1、征服惡劣工況,重載節能
在一派繁忙景象的港口作業現場,幾十台不斷穿梭,揮舞著金色巨臂的徐工裝載機著實另人矚目。
“今年港口非常忙,全年吞吐量要增長1000多萬噸,所以平常都是24小時作業,司機三班倒,歇人不歇車。”對此,港口車隊隊長趙軍感歎道,“幸好有這些給力的徐工裝載機,品質出眾,作業效率高,才能保障港口散料的轉運速度,提高效益。”
戰服惡劣工況
徐工大噸位裝載機
2011年,該港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尤其還增加了一些鎳礦等金屬礦粉業務,原有裝載機的裝車效率明顯跟不上節奏。
“我們開始考慮使用大噸位裝載機,兩台徐工LW900K隨即進港,作業效率立竿見影,同樣裝一車鎳礦粉,5噸裝載機需要8-12鏟,而9噸裝載機隻用4鏟即可。效率高出了好幾倍,極大程度保證了轉運量。”
2013年,徐工推出了大噸位LNG裝載機產品,
港口又購進了10台徐工LW800K-LNG裝載機
節能高效,性能卓越
為“綠色港口”建設如虎添翼。
徐工LNG裝載機
引領裝載機行業“氣”時代的到來
行業首家
徐工大噸位LNG裝載機
節能環保,綠色港口
徐工LNG裝載機
2、24小時作業,保姆式服務就在身邊
在港口作業,
24小時工作製,人歇機不歇
設備售後服務至關重要
徐工派來設備“大保姆”
動力強勁,性能卓越
徐工LNG裝載機
針對該港口的特殊情況,徐工鏟運采取了駐點保姆式服務,服務人員常駐港口,24小時待命,隻要設備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與此同時,徐工鏟運還在港口設立了一個配件庫,確保配件供應。
“我每天手機24小時開機,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隻要用戶來電話了,第一時間就趕到施工現場,解決問題。不過,我們的設備越來越強大,故障率越來越低,當然也對我們技能提升提出新的要求,我這位老同誌也要堅持學習,跟得上咱們裝載機的發展速度。”具35年服務經驗,在該港口駐點服務的工程師劉明話中透露出徐工人特有的匠心精神。
金牌服務,全力全程
徐工裝載機金牌服務
進入2017年,該港口業務明顯增多,港口又新購多台徐工ZL50GV高端裝載機。
“V係列產品品質完全是第一的水平,視野更開闊,舒適性大幅提升,人性化的設計也很多,司機都搶著開。我給很多港口兄弟單位推薦了徐工V係列裝載機,‘中國好鏟車,徐工V係列’這個美譽並非浪得虛名!” 趙隊長對以後與徐工裝載機的合作信心滿滿。(本文來自徐工)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吹響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號角,在事業部上上下下引起強烈反響,迅速掀起學習熱潮。事業部黨委、各黨支部、各單位積極組織學習貫徹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組織集體學習、研讀報紙材料、手機微信學習、班前班後會宣貫等多種方式,多渠道。
[詳情]2017年第四屆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在北京召開,峰會發布了“2017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徐工集團繼續穩居前10強,位列第7位,連續數年成為唯一進入前10位的中國企業。
[詳情]近期,在杭州望江隧道工程現場,重達280噸的“錢江號”盾構機刀盤在徐工XGC650履帶起重機的神力支撐下,經過起吊、翻身、下井等一係列關鍵動作,一氣嗬成,順利完成吊裝。
[詳情]靠實力說話,也拚得起顏值,經得起全球市場考驗!這就是徐工品牌! 不信看看咱麵向粉絲們開展的“技術領先、用不毀”尋找最美徐工基礎產品施工案例征集的作品。
[詳情]2017年11月21日—22日,由中國質量協會主辦的“2017滿意中國年會”在浙江省寧波市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區、各行業的企業代表400餘人參加了年會。
[詳情]吊裝是一門藝術,它可以這麽做,也可以那麽做! 吊車是一名戰士,它應該這麽選,還應該這麽挑! 徐工用戶故事,集結中國吊裝圈所有的牛人大咖, 分享他們的真實經曆,學習吊裝這門藝術! 本期的藝術吊裝節目,我們帶您來到山東,去探訪這裏的吊裝大咖! 山東濱州惠民縣。
[詳情]“我問你答,模型來拿”有獎問答活動,第十四期獲獎名單! 我們會繼續送出徐工起重機械定製精美禮品!歡迎大家來一起互動留言! 參與詳情: 本期回複格式:講講你的生意經:起重機,我就買_______的!並說明這樣選擇的理由。
[詳情]11月24日,江蘇省第六屆“南通航院杯”船舶行業電焊工技能大賽決賽落下帷幕。 徐工技師學院4名學生代表徐州市參賽,與全省14家企業、7個地市級以及8支院校學生代表隊共100多名選手展開激烈角逐,最終斬獲三項第一。
[詳情]全球首台八軸全地麵起重機徐工XCA1200,配電站智能遠程巡檢機器人……28日,隨著2017江蘇省工業設計產品大賽獲獎作品揭曉,第四屆江蘇工業設計周在南京開幕。一個個奪人眼球的炫酷設計,展現現代化生產生活的蓬勃生命力,工業設計與製造業融合的腳步正越來越快。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