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港口等重載、嚴酷工況,曆來是工程機械設備的“試煉場”。過去多年,這裏幾乎被歐美日韓係品牌占領,少有中國企業的容身地。
而今,以山東臨工為代表的“破局者”,正憑借更高的品質、可靠性、耐用性、高效專業的服務,“掀翻”不少過去強勢品牌的飯碗。
掘戰“黑金王國”,臨工成大器
內蒙古鄂爾多斯,曾因采煤業盛行被稱為“黑金之城”,2012年的煤炭探明儲量高達全國總儲量的1/6,如果計算到地下1500米處,則儲量還要翻一倍。
過去數年中,經曆過數輪礦山關停並轉的係統整頓後,而今仍能留存在這裏的,都是數一數二的大礦山、大用戶。
苛刻的工況、豐富的設備選擇經驗、更加理性的購買行為,都是這些煤礦企業,為想進入“黑金之城”的工程機械設備,設置了更多質量、性能、服務條框。
2017年,在鄂爾多斯某大型礦山,超過30台臨工挖掘機,正在和同品牌礦用車配合施工。放眼望去,滿山的“臨工黃”奔波往來,為礦山日剝離6立方米煤炭而協同作業。從2013年合作至今,這個過去從未使用過國產品牌的礦山,如今幾乎很少見到日韓係、歐美係產品。“產品品質永遠是我們選擇產品的第一把尺子,臨工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礦山負責人如是說。
市場未動,品質先行
能夠突破“高難度係數”、“高技術要求”的礦山市場,絕不是靠一次兩次的精準營銷就能實現的。必須以技術取勝、以質量取勝、以服務取勝,這也是山東臨工多年堅持轉型升級的內涵所在。
在山東臨工大家族裏,對“質量”的重視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在位於臨沂的山東臨工挖掘機挖掘機製造基地裏,“產品質量”絕不是一句掛在牆上的口號。而是從每一個零件的設計、製造,采購上就開始追溯、把關。
製造環節更不必說,實施精益製造超過10年的山東臨工,近年來還引入了智能化製造理念、設備、技術,讓前沿科技照進傳統製造業,成為最終助力用戶實現價值的強勢工具。這兩年山東臨工更是憑借這些一點一滴的積累,“橫掃”國內外質量大獎,這無疑是對臨工產品品質的高度認可。
市場告訴你臨工什麽樣
2017,雖然中國挖掘機市場全麵回升,但細看之下,已很難見到過去幾輪周期性上升時的“普漲”盛況。即便有做不完的工程,不斷成熟的用戶也不再不問品牌,隻看供貨期了。
山東臨工在經曆寒冬後,筋骨更健。2016年至今,在東北、內蒙、寧夏、新疆等地的礦山中,以挖掘機為代表的山東臨工成套礦山設備,集結成群,開山劈路;而在另一工況——港口領域,山東臨工亦滿載加速。過去1年裏,大型挖掘機批量訂單在山東、江蘇等沿海省市也遍地開花。
2017年至今,山東臨工挖掘機同比快速增長,不斷在高端市場占得屬於自己的地盤。“過去隻覺得山東臨工是大牌子、老牌子,4年合作後,山東臨工在我心裏,也是卓越技術和品質的代表。”鄂爾多斯礦山用戶說。(本文來自山東臨工)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山東臨工在國際化道路上一直在走一條別樣的路徑,即通過差異化經營,整合自己的品牌、產品設計與市場資源,從而實現與國際化標準接軌。這種方式,也被業界不少人稱之為“臨工模式”。
[詳情](建議在wifi環境下瀏覽)。
[詳情]山東臨工L918F裝載機 Patio Town成立於1965年,是雙子城第一家向房主出售岩石、鋪路材料和護土牆的零售企業。這家總部設在明尼蘇達州奧克代爾市的公司從那時起即已成為園林綠化用品和硬質商品的主要零售商。
[詳情]沉寂近五年的工程機械行業,終於迎來了久違的行業拐點,國產品牌通過上一周期的迅猛發展和積累,已占據行業半壁江山;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一帶一路、智能裝備、大型基建等話題的熱度不斷升溫,也預示著工程機械行業的“春天”來了。
[詳情]自2009年開始,山東臨工持續推行精益生產方式,成立精益生產(LPS)推進委員會和專職推進機構,負責規劃、標準導入、指標策劃和評估改進;製定了2010-2021年的中長期發展規劃;LPS體係以團隊協作、過程穩定、準時化生產、製造品質、持續改進為五項基本原則,以22個模塊標準化為指導,通過月度例會。
[詳情]“不僅前期機器投資低,而且後期運營成本合理。”碎石場負責人喬伊斯真誠的話語道出了所有購買SDLG裝載機客戶的心聲,他們主要負責將從采石場開采的石塊進行破碎以達到客戶要求的大小標準,然後再轉運給客戶。
[詳情]自2009年到2017年,從市長質量獎、省長質量獎、全國機械工業質量獎到全國質量獎、亞洲質量卓越獎,山東臨工銳意進取,厚積薄發,走出了“中國製造”邁入“質量時代”的鏗鏘步伐,扛起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質量擔當”。
[詳情]1977年,臨工第一台裝載機Z450問世。1983年,對主導產品ZL40裝載機進行了17處改進,掘起力提高了1噸,居全國同行業之首。1993年,公司進入“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百強”行列。此後,臨工的產品線不斷發展更新。
[詳情]山東臨工45年的廠齡比我的年齡都要大,我與公司15年的風雨同行,不算太長,可也不算太短。要說這15年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什麽?那就是臨工的產品越來越走向世界了。問我怎麽知道的?不是報紙,不是電視,不是互聯網,而是因為我每天都要和發車單打交道。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