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頁 行業資訊 產品縱覽 機友會 招標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話題 熱點專題 高端訪談 基建投資

合肥鐵路樞紐總圖正式獲批 明年開建合青高鐵

2017-12-22 10:29:01
中國路麵機械網-工程機械新聞中心
字體大小:

據江淮晨報報道,從浩瀚太空的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到合肥這片土地上“人造太陽”、穩態強磁場等閃耀的科技之光,這是一座將創新融入DNA的城市,對於科技發展的執著追求,讓合肥最終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鐵、機場、公路、水運設施建設全麵提速,對外開放平台屢傳喜訊,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在合肥與世界“對話”,這是一座張開懷抱的城市,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內陸開放新高地,這是合肥開放發展的“關鍵詞”,也是對城市定位的最好注解。

獲批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在過去一年裏,合肥城市發展開啟新篇章。在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會議上,再度傳來不少好消息。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了解到,合肥樞紐總圖剛剛獲批,本月,合肥還將啟動西站設計,合青高鐵、合寧新高鐵明年也均有新進展。

“升級版”戰略定位推動合肥“更上一層樓”

對於合肥這座城市,你的了解有多少?

對內,合肥有著科技創新的DNA,對外,合肥列席長三角,擁有開放大格局。

“城市戰略定位,決定著城市發展的方向。”在報告中也逐一明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內陸開放新高地,這些都是合肥發展的“關鍵詞”。

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合肥分別成立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和統籌協調,就科學中心建設項目、人才等分別出台專項政策,就試點示範工作召開動員大會、出台實施方案,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同時,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方麵的三個“一號工程”,以及“四個一”創新主平台建設。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合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紮實開展“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和扶貧開發“百日攻堅”行動,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嚴格落實“351”“180”醫療扶貧保障政策,大力實施“四帶一自”產業扶貧等模式。2016年底,全市112個省級重點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數減至1.8萬人;今年,全市貧困人口數可減少1.6萬人。

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年來“創新課題”大有進展

今年初,合肥正式獲批成為全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

這無疑是合肥這座創新城市,最有力的“闡釋”。報告中也指出,這是創新型安徽建設的重要裏程碑,更是合肥創新發展的更高起點、重大機遇和有力抓手。

獲批近一年來,合肥主動對標“國家級”、落實“總框架”,按照“2+8+N+3”施工圖,提升標杆,全麵對接,對號入座,全力做好重大項目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土地保障等各方麵工作,拓展、提升、新建、謀劃一批大科學裝置和協同創新平台,讓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生根。

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取得重要進展,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開工建設,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作為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獲批組建,聚變堆主機關鍵係統成功落戶,離子醫學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等加快建設,科大訊飛躋身首批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等大科學裝置開展預研。規劃建設濱湖科學城,謀劃環巢湖科創走廊,安徽創新館加快展陳設計,大科學裝置集聚園區選址初步確定,中科大高新園區啟動建設,北航科學城、北外中德中心、哈工大機器人研究院等合作項目加快推進。中科大先研院、清華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製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等協同創新平台加快發展,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超過300家。

報告指出,回首這一年,從悟空、墨子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北京展覽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醒目的“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沙盤展示;從浩瀚太空的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到合肥這片土地上“人造太陽”、穩態強磁場等閃耀的科技之光;從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躋身國家層麵,到首款合肥造無人駕駛公交車亮相深圳;從科學島“八劍客”成為全國科技創新重大典型,到“雙創”示範基地活力迸發的追夢群體……這一切,通過熒屏、報刊、微信、電波傳遍各地,生動展示著合肥的創新元素,講述著合肥的創新故事,傳遞著合肥的創新精神。

合肥樞紐總圖獲批明年要建合青高鐵

合肥大建設如火如荼,城市麵貌日新月異。

截至11月底,全市續建、新建大建設工程1514項,完成投資445.52億元。城市交通網不斷完善,上海路等建成使用,阜陽北路等3個高架項目和長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紮實推進;軌道交通2號線正式開通,3、4、5號線全麵開工;投資68億元建成農村公路4557.1公裏。特別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剛剛批準了合肥樞紐總圖,本月啟動西站設計,明年開建合青高鐵(合肥至青島),啟動合寧新高鐵前期工作。在加快交通建設的同時,統籌推動拆遷安置和環境提升工作,老城改造提升和新區建設拓展同步實施,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斷提速,特色小鎮、特色街區、城市景觀加快打造。成立數據資源局,搭建統一的大數據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由點到麵”延伸,全市已建成省、市級中心村達278個。“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大革命”逐步深入,完成農村改廁2萬戶、危房改造5783戶。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肥東、肥西、長豐三縣穩居全國百強縣並實現位次前移,巢湖市、廬江縣相繼躋身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穩步推進監察體製改革試點出台打造創新之都人才新政20條

堅持聚精會神抓黨建,不斷推動全麵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合肥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全麵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切實扛起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全麵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管黨治黨走向“嚴緊硬”。堅持思想建黨與製度治黨相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製度化,紮實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和“講重作”專題教育、專題警示教育,實施“強化組織意識、強化政治功能、強化主體責任”專項行動,解決管黨治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提升城市基層黨建“三有一化”,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12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轉化,“兩應”基層黨組織建設等黨建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嚴格執行《幹部任用條例》,堅持好幹部標準,落實“六選六不選”要求,實行“三案一單”精準管理,做到“凡提四必”,縣(市)區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市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工作有序推進,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持續加強。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出台打造創新之都人才新政20條,啟動建設合肥國際人才城,黨管人才領導體製和工作運行機製不斷健全。堅持和完善“教育預防在先、明察暗訪跟進、嚴肅查糾有力、通報警示於後”的作風監管“合肥模式”,持之以恒反“四風”改作風。堅持紀律審查工作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正確運用“四種形態”特別是抓好第一種形態,健全抓早抓小的工作機製。創新構建整治基層“微腐敗”工作格局,推進全麵從嚴治黨向基層、向一線延伸。加強巡視整改和巡察工作,順利完成市、縣巡察機構組建。深化紀檢體製改革,市一級派駐監督單位由51家增加到83家,實現了對市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監督的全覆蓋。穩步推進監察體製改革試點工作,將於2018年2月前完成市、縣(市)區兩級監察委員會組建、機構設置、人員轉隸等工作,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係。

合肥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市中心圖書館項目立項

你知道嗎,僅過去一年,合肥就有13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在精神文明創建中,合肥連連收獲好消息:順利通過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複牌檢查,成功創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巢湖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7鎮8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合肥的文化氛圍、書香氣息也更濃厚了。市中心圖書館項目立項,全國首家“共享書店”落戶合肥,城市閱讀空間越來越多。縣級“兩館一場”提檔升級。精心辦好“全民有禮、文化暢享”精品藝術惠民和“大湖之約”名家藝術大講堂,開展“走向文明”“廬州放歌”等群眾性文化活動4000餘場次,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近1.6萬場。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精心打造城市閱讀空間,全國首家“共享書店”落戶合肥。大力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合肥通史》正式出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成功打造大型民族舞劇《立夏》等精品佳作。大力實施戲曲振興工程,深入推進“戲曲進校園”試點工作。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加大文化產業扶持力度,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圓滿完成,安徽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合肥)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

合肥通用機場場址初步確定商合杭、合安高鐵全麵建設

鐵路線縱橫交織、新航線愈發密布,合肥呈現大開放格局。

在過去一年裏,合肥著力加強大通道大平台大通關建設,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強化與滬寧杭互動發展,深化與長江中遊城市群聯動發展,中德、中俄等國際合作項目有力推進。加快構築大通道,強化高鐵、機場、公路、水運設施建設和功能提升,合肥通用機場場址初步確定,廬銅鐵路通車運行,商合杭、合安高鐵全麵建設,合寧、合巢馬城際鐵路有序推進,國省幹線公路完成建設200公裏,京台高速隴西至路口段、集賢路互通等基本完工。提升開放平台,規劃建設國際內陸港,“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加密運行,水運港完成集裝箱25萬標箱、增長25%;航空港水果、冰鮮水產品進境指定口岸開檢運營,食用水生動物口岸正在建設,至深圳、洛杉磯的貨運航線常態化運行;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信息綜合服務平台一期工程建成,全國首個白色家電跨境離岸集采中心落成;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

推進通關服務和展示交易及通關服務中心建設,在全省率先試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預計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238億美元、增長27.4%,招商引資總量3850億元、增長10%,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0.19億美元、增長7.5%。

推動落實改革任務137項有合肥特色的創新之舉超過1/3

過去一年,合肥推進全麵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

會議指出,合肥加強對改革工作領導,完善改革協調推進機製,狠抓“三察三單”製度落實。先後召開領導小組會議6次,審議通過改革方案和文件20餘份,推動落實改革任務137項,有合肥特色的創新之舉超過1/3,全麵深化改革呈現多點發力、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突出抓試點、作示範,有力有序推進住房租賃試點、城市設計試點、快遞示範城市等“國字號”試點。突出推重點、帶整體,注重抓好牽動性強和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等4個領域20項改革單列出來,作為全年改革的重中之重。突出攻弱點、補短板,堅持眼睛向下,選擇基層社會治理、信息資源整合利用、事業單位在崗不入編等領域,部署開展一批有地方特色、針對性強的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穩步落實。“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施行“3+2”清單管理製度,建立並公布了市縣鄉三級公共服務清單和市縣兩級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深入實施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社會治理以及農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和經驗。

預計今年財政支出85%落點在民生城區建成25所中小學

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終的落點在民生。在過去一年中,合肥著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實現新的更大作為。

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5%。全市新增就業2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2%。前三季度,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8.3%。開展全民參保行動計劃,生育保險與職工醫保合並試點穩步推進,城鄉居民在養老、醫療、救助等方麵的保障進一步健全。積極推進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實施消除義務教育“大額班”計劃、城區幼兒園三年提升計劃,城區建成中小學25所,幼兒園47所,全市幼兒園普惠率達到78%,中等職業學校質量提升工程有序實施,中德教育合作示範基地和基金建設方案獲批。深入實施健康合肥建設,開展醫保管理體製改革試點,國家級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項目獲批建設。全市已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2.62萬套,基本建成1.65萬套,2014年前開工的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提前完成省下達目標。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十條新政”,探索開展國家住房租賃試點,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深入推進平安合肥建設,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綠和藍將是合肥的主色調新建提升62個公園遊園、街頭綠地

綠色、藍色,這是合肥的“主色調”。

在發展中,合肥突出綠色發展美麗巢湖建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合肥樣板。

“圍繞中央和省環保督查反饋的問題,逐項落實整改,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會議指出,省級巢湖河長製啟動運行,出台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的意見,部署和推進20項重點措施。組建市引江濟淮投資公司,引江濟淮工程開工建設。全麵推行河長製,做好全市153個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改工作,環巢湖35座鄉鎮汙水處理廠通水運行,雙橋河、十五裏河、派河等重汙染河流水質明顯改善,納入國家、省考核的15個地表水斷麵,已有13個達到年度考核要求,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驗收工作紮實開展。切實抓好大氣汙染防治,製定藍天行動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十大專項行動”,完成重點大氣計劃項目816個,實現PM10和PM2.5濃度“雙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3.5%,獲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氣候適應性城市試點。率先實行林長製,新增植樹造林3.45萬畝,完成城鎮園林綠化新建提升1532萬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園遊園、街頭綠地62個。大蜀山森林公園南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榮獲“2017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出台土壤汙染防治實施方案,推進重點企業土壤汙染調查與修複工作。推進綠色製造體係建設示範工作,全麵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能源供給結構顯著優化,節能減排達到省控目標。在《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7)》中,合肥綜合排名處於第21位,健康宜居型城市綜合指數排名位居第9位。(本文來自江淮晨報)

下載機友會App二維碼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路麵機械網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7/201712/2017122210290120.shtml

新聞投稿:news@lmjx.net

相關報道

常德將建高鐵樞紐站,襄常高鐵預計明年開工

12月13日上午,記者從常德市中心城區鐵路規劃新聞發布會獲悉,常德火車站將蝶變成常德高鐵樞紐站,是常德成為高鐵新貴城市的標誌。 目前,常益長高鐵已完成可研評審,正在進行設計方案的進一步優化。襄常高鐵也將於2018年完成項目前期工作並實現開工建設。

[詳情]

中緬國際鐵路通道大理至臨滄鐵路建設提速 橋隧比高達87%

據雲南網,今年以來,中緬國際鐵路通道大臨鐵路(大理至臨滄)建設高效推進。各參建單位嚴格按照推進計劃,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組織建設。截至11月底,大臨鐵路累計完成投資48.3億元,為計劃總投資的32.1%。

[詳情]

陝西未來32個縣市要直通高鐵 將進入高鐵時代

早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我國將打造“八橫八縱”高鐵網。其中會有四條大線穿西安,到時候,陝西將會有32個地市縣開通高鐵。

[詳情]

宣績鐵路召開可研報告審查會 未來蕪湖高鐵直抵溫州

記者昨日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將加快推進宣城至績溪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宣績鐵路建成後,從蕪湖坐高鐵可直抵績溪、金華、溫州等地。 據悉,日前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召開宣績鐵路可研報告審查會。

[詳情]

上海到蘇浙將添高鐵新通道

未來坐火車去湖州、蘇州一帶將更方便。市交通委即日起至2018年1月14日,就滬蘇湖鐵路(上海段)選線專項規劃進行公示。上海段西起青浦區金澤鎮市界,東接虹橋站,線路全長約64.6公裏,按高速鐵路設計(設計時速200-350公裏)。

[詳情]

山東:青島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六橫九縱 環灣放射

山東:青島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六橫九縱 環灣放射

12月18日起,青島市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公示。作為落實青島城市總體規劃,完善城市路網體係的重要舉措,規劃在青島市中心城區1408平方公裏範圍內對道路網絡進行了梳理,提出進一步提高主幹路的連通性,構建三岸城區自成體係、相互連通、對外有機銜接的主幹路係統。

[詳情]

滬蘇湖鐵路有新消息 浙江設兩站工期確定為4年

離2018年還剩10多天的時間了,大家一直期待很久的滬蘇湖鐵路,最近又有新消息了。 12月12日,浙江省發改委 發布題為“湖蘇滬鐵路項目可研谘詢評估和行業評審在湖州聯合召開”的新聞。

[詳情]

高鐵城軌地鐵都在新城匯聚

繼今年9月贛深高鐵惠州北站選址確定在小金口後,12月13日,《惠州高鐵北站地區分區規劃(含核心區概念性城市設計)》(草案,以下簡稱《規劃》)出爐並征求公眾意見。規劃圖顯示,贛深高鐵,地鐵1號、3號、5號線,都將在惠州高鐵北站新城匯聚,廣汕高鐵通過聯絡線也可在此實現換乘。

[詳情]

惠州高鐵北站新城迎進展 北站區域將形成立體交通樞紐

隨著廈深高鐵、贛深高鐵、廣汕客專的規劃建設,預計到2020年左右,惠州將形成“3線9站點”的高鐵站線布局,高鐵新城建設成為惠州新型城鎮化新階段的熱門詞匯。

[詳情]

福建省鐵路網規劃發布 沿海港口貨運走廊再升級

《福建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簡稱《規劃》)日前印發實施,明確提出圍繞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強化福建鐵路網與國家鐵路大通道的銜接,構建高速、快速,城際、普速、貨運等多層次,便捷化的鐵路運輸體係。 福建將逐步形成沿海貨運走廊,充分利用港口鐵水聯運優勢,促進港口的發展。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