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張小燕 陸曉鳳 葉舒揚)神山,充滿神奇色彩。70年前,人民解放軍從這裏率先登陸,解放廈門島的第一麵紅旗就插在神山;40年前,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鷺島,廈門經濟特區交通路網、港口建設的序幕也從這裏開啟。因此,湖裏區政協特邀研究員黃國富以及廈門經濟特區老建設者——三航局六處的老職工楊進貴和楊亞獅成了我們此次尋訪的新向導。
殿前,北西南略高,東邊和中間較低。因此,老湖裏人說它的形狀近似圓形如“枷籮”,也就是簸箕,很是聚財。
再次尋訪,我們登上了湖裏殿前街道高殿片區神山的山頂。從這裏遠眺,一片繁華展現在眼前——西北方向,是繁忙的象嶼物流配送中心;正北方向,是杏林大橋川流不息的車流;向四周望去,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商務樓宇……
“一片灘塗上崛起的‘聚寶盆’!”人們曾經這樣形容神山腳下的象嶼保稅區,也就是現在的廈門自貿片區象嶼片區,還真是形象啊!
神山,如她的名字一般,充滿神奇色彩。70年前,人民解放軍從這裏率先登陸,解放廈門島的第一麵紅旗就插在神山;40年前,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鷺島,廈門經濟特區交通路網、港口建設的序幕也從這裏開啟。因此,湖裏區政協特邀研究員黃國富以及廈門經濟特區老建設者——三航局六處的老職工楊進貴和楊亞獅成了我們此次尋訪的新向導。
“山越來越矮,碼頭越來越多,廈門島的麵積也越來越大。”湖裏區政協特邀研究員黃國富給我們看了一張老照片。他告訴我們,上世紀五十年代,廈門灣西部建起了高集海堤,為了開采石料,神山被削去山頂,“你們看,現在西北方向的物流園,原本是旗山水庫,而在更早之前是一片灘塗。”
“上世紀七十年代,高殿大隊在神山和埔仔之間築堤建成旗山水庫。”他拿出的一張2003年的衛星雲圖上,殿前北側的旗山水庫躍然紙上。事實上,旗山水庫的變化,隻是特區建設的其中一個縮影。隨著一座座沿海而建的碼頭拔地而起,“高殿”不再平凡。從此,這裏連接著海洋,連接著世界。
徒手搬起一塊塊石頭,施工人員汗流浹背,穿梭於工地之中……楊進貴也收藏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特區建設者,在碼頭施工的畫麵。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序幕徐徐拉開,大批外鄉人跟隨著大部隊來到廈門,積極投身廈門特區建設。曾經解放廈門的戰場,變成了特區建設的熱土,神山腳下的東渡碼頭、廈門大橋等重要基礎設施,就是他們建設的。忙碌的鏟車、震天的打樁聲就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火熱記憶。
“盡管那個年代施工環境艱苦,但大家的建設熱情卻十分高漲。”楊進貴告訴記者,建造碼頭時,他們每天都在與潮水搶時間。漲潮退潮間隔12小時,要在這12小時之內趕工,因此時常顧不上吃飯。“大家都不覺得苦,隻有一個信念,就是趕緊把碼頭建起來。”他說。
碼頭,帶動了高殿片區的經濟發展。“眼前的這條路,就是我們建造的,當時就是從這裏,把材料運送到碼頭,用於建設。”中交三航局六處、廈門特區建設者楊亞獅,今年已經74歲了。他不僅參與了特區的建設,更在這裏落地生根,安家於此。
走下神山,在殿前四路駐足,楊亞獅感慨萬千。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從殿前通往市中心,每天隻有一班公交車,車程需要2個小時,一路塵土飛揚。而如今,地鐵修到了家門口,乘坐地鐵半個小時就能到達市中心。“定居於新加坡的哥哥,兩年前回殿前時都感歎,廈門城市發展不輸給新加坡啊。”楊亞獅說。
從舊影像中挖掘曆史,從廈門經濟特區建設者的講述中找尋不為人知的故事。下一次尋訪中,我們將為您講述高殿片區改革開放火熱歲月更多動人故事,歡迎市民朋友積極參與其中,並且提供寶貴線索。
【看城跡】
高殿片區
70年前,人民解放軍從這裏率先登陸,解放廈門島的第一麵紅旗就插在高殿片區神山;上世紀五十年代,廈門灣西部建起了高集海堤;上世紀七十年代,高殿大隊在神山和埔仔之間築堤建成旗山水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序幕徐徐拉開,大批外鄉人跟隨著大部隊來到廈門,積極投身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曾經解放廈門的戰場,變成了特區建設的熱土,神山腳下的東渡碼頭、廈門大橋等重要基礎設施陸續建成。
【聲音】
湖裏區政協特邀研究員黃國富:
高殿片區見證廈門發展
高殿片區,70年間的發展已經改變了原來的地理地貌。而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與她的地理地貌離不開關係——她有著廣闊的海岸線,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改革開放後,海岸線不斷往外拓寬,並在這裏建起了碼頭、漁船避風港、水產交易中心……
港口建立後,這裏湧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以及人潮,成千上萬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選擇在這裏揮灑青春,為理想而奮鬥。便捷交通以及人潮,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商機,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工業園在這裏落地,推動著廈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本文來自廈門網 )
24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糧食筒倉二期工程等建設現場,隨著施工設備齊鳴,總投資210億元的山東省港口集團2020年首批重點建設項目。
7月18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華中地區首條內河沉管隧道——襄陽市東西軸線魚梁洲段項目東汊沉管開始幹塢注水試浮試驗,持續時間將近一個半。
日前,山東港口日照港東煤南移、嵐山港區30萬噸三期、山鋼成品碼頭和嵐南 12、 16泊位4個工程項目同日複工,掀起了日照港2020年春節過後的。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13日在合肥稱,2020年,安徽將與滬蘇浙一起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強化合肥新橋機場與上海機場戰略合作。
2019年,青島前灣港實現大宗礦產品吞吐1 8億噸、原油1 17億噸,進口棉花112 55萬噸;其中原油、鐵礦砂吞吐量分列全國第一位、第五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