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各界慶祝康藏公路全線通車大會開始。向修築康藏公路的軍工、民工,及全體工作人員奏曲!”1954年12月25日,在原西康省省會雅安市康藏公路通車儀式現場,歡慶的群眾聚集一堂,見證著曆史性的一刻——西藏結束了2000多年不通公路、全靠犛牛馱運的運輸時代。
1955年,西康省撤銷建製,原所屬地區並入四川和西藏,此後,康藏公路的起點移至成都,改稱川藏公路。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修築的進藏幹線公路,川藏公路途經雀兒山、折多山、二郎山等14座海拔3000米至5000多米的雪山,跨越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數十條奔騰湍急的江河,工程艱巨、地址複雜,在世界公路史上實屬罕見。
2015年,川藏公路通麥大橋建成通車。
築路艱險何為懼
西藏和平解放前,沒有一條正式的公路,交通運輸全靠人背畜馱。
1950年1月,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主席致電中共中央:“應當爭取於今年五月中旬開始向西藏進軍,修好汽車路或大車路。”3個月後,川藏公路工程在雅安金雞關破土動工。
11萬藏漢軍民“一麵進軍、一麵修路”。由於物資供應困難,工程基本靠人工開築。築路大軍手中拿的是鋼鉗、鐵錘這些最原始的工具,幾乎每推進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
1952年,原交通部第二施工局測設大隊技術員呂寧子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大西南,開始為川藏公路整理修改圖紙。“我們測量的都是沒有通車的地方,走上一個山頂,以為可以下山了,結果又是一個山頂。天黑了又走不動了,實在沒辦法就拉著犛牛尾巴走,那個艱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現已85歲高齡的呂寧子回憶當初,依然記憶猶新。
因工作需要,呂寧子所在的測量隊要駐紮在雀兒山。雀兒山海拔高、空氣稀薄,含氧量隻有海平麵的一半,一年之中有八九個月都是冰雪世界。呂寧子最難忘懷的,是半夜山上下雪壓垮了帳篷,早上起來被子結成了冰。“一張底圖出來後,經過調整修改,就得趕緊晾曬。通常,一天要曬上百張。”呂寧子說。
4年間,川藏公路的築路大軍克服了高原反應和技術複雜等種種困難,劈開險峰峭壁,跨過奔騰急流,馴服排山倒海的泥石流,穿過終年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共計修建涵洞3781道,挖填土石3000多萬立方米,造橋430座。
1954年年底,這條舉世聞名、全長2000多公裏的“天路”架設到了西藏拉薩,將雪域高原與祖國內地緊緊相連。由此開始,國家支援西藏建設的物資源源不斷地被運進“世界屋脊”,西藏現代化腳步逐步加快。
2000年,林芝公路分局機械化養護隊搶通通麥飛石崖路段。
駐紮一線守“咽喉”
高空俯瞰,險峻的川藏公路迂回穿行於棱角分明的高山溝壑和湖澤穀地之間。65年前,受條件製約,川藏公路修建的技術標準低、抗災能力差。修路不易,護路更難。
1983年,交通部成立了川藏公路機械化養護隊,主要負責川藏公路的搶險保通任務。“當時機械化養護隊大概有100多人,除了東方紅75型小型推土機外,其他什麽設備都沒有。開山炸石、搶險保通幾乎全靠人工。”1989年,蔣峰繼承父輩的誌願來到了川藏公路機械化養護隊,一幹就是13年。
迫龍溝、“通麥天險”等路段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地帶”,一旦交通中斷會導致整個川藏公路癱瘓,不僅造成百姓出行不便,也會對國防建設產生嚴重影響。“為了把路搶通,我們的駐點帳篷就搭在塌方路段的附近。”蔣峰說,由於沒有物資和設備,有時候下著雨,隊裏的女同誌要兩三個人扛著直徑二三十公分的木頭進行搶通,當時看著很心酸。
1996年以後,川藏公路南線和北線分批次、分路段進行了10餘次整治改建。國家也逐步加大對川藏公路養護設施和資金的投入力度,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漸漸取代了人工。2012年,“通麥天險”被納入川藏公路線改造,實施隧道工程和永久性橋梁建設工程。
從“不能通”到“斷斷續續通”到最後“完全暢通”,近30年來,川藏公路最困難的“瓶頸”路段正在被一一消除。“如今,隊裏的老同誌重回西藏,看到通麥大橋、迫龍溝大橋和數座隧道,都情不自禁感歎變化太大了,認不出來了!”說到這裏,蔣峰的臉上露出笑容。
新中國成立70年間,我國陸續修築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5條進藏公路。放眼如今西藏,“新天路”建設仍在繼續,一張縱橫交錯的藏區立體交通網正在加速形成,藏區同胞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消息,今年1至6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445億元,同比增長27%,創曆史新高,相當於2017年全年公路水路交通建。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2日,隨著直徑12 72米的興安號盾構機刀盤破壁而出,津興鐵路(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
6月9日,在深圳前海媽灣跨海通道右線接收井中,直徑15.53米的媽灣號泥水平衡盾構機破岩而出,標誌著由深圳市交通公用設施建設中心、中鐵南。
6月8日,由蜀道集團川高公司投資、四川路橋承建的沿江高速宜賓新市至金陽段(以下簡稱宜金段)關鍵控製性工程卡哈洛金沙江大橋四川岸主塔順。
一橋跨兩岸,5月27日0時,曆時1200餘天的持續奮戰,由蜀道集團下屬四川路橋大橋工程分公司承建的瀘州市神臂城長江大橋將正式通車,結束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