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貨物、集裝箱吞吐量連年穩居世界前列後,中國多個港口群開始發力向世界一流邁進。
國家交通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九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提升綜合服務、加強綠色港口建設等六大措施,為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即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全國港口發展水平整體躍升,主要港口總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若幹個樞紐港口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到2050年全麵建成世界一流港口。
多個港口群規模穩居全球前列
在水運行業內討論港口規模大小時,常以集裝箱吞吐量(萬TEU)、貨物吞吐量(萬噸)來計算。2018年全球港口(規模)排名中,上海港以4201萬TEU登頂集裝箱規模第一,這已是上海港連續九年占據頭名,而以貨物吞吐量來計算,去年累計排名第一的是寧波舟山港。
此外,國內的港口中,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等也都在集裝箱、貨物吞吐量上進入了全球前十。數據顯示,從經營規模化而言,中國多個港口群已踏入“世界一流”。然而,不少專家認為,港口要想被認定為“世界一流”,不僅要在經營規模上領先,還需要在口岸便利化、發展綠色化、服務品質化和區域一體化上取得成績。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經濟師賈大山表示,我國港口正在步入從“一流大港”向“一流強港”轉變的關鍵時期。“我國港口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同時,對港口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加快構建港口高質量評價指標體係,為行業發展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基本參照。
港口整合效應顯現
過去一年多以來,“整合”無疑是港口業的高頻詞,今年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讓山東省內的青島、煙台、日照、威海、濰坊、東營、濱州七個沿海港口資源聚合。而在此之前,寧波舟山港集團、江蘇省港口集團、遼寧港口集團等早已相繼掛牌成立。
這種整合,在經營規模上的成效已有體現。在集裝箱業務領域,山東港口整合後已開通“威海—青島”“日照—青島”“嵐山—青島”等多條省內集裝箱航線。
在“內部整合”的同時,不少港口群也在瞄準外部資源,尋求合作共贏。11月7日,天津港集團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更加緊密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15日,山東港口集團、中鐵集裝箱公司走進山西太原舉行中西部客戶推介會,揭牌設立了山東港口集團中鐵集介休無水港、安陽象道無水港等五大無水港。
綠色、智慧、平安成港口發展新熱點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發布的《〈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中指出,目前,我國港口在總體規模、作業效率、科技創新等方麵處於世界前列,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相比,還存在區域港口發展不平衡、綠色發展水平不高、安全基礎不牢等問題。
《意見》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提出了6個方麵的19項重點任務。其中,加快綠色港口建設、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加快平安港口就占據了3個方麵的8項任務。如何做到“綠色、智慧、平安發展”,也是當前港口發展新熱點。同時,伴隨著隨著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的運用,智能化的作業方式在港口碼頭作業中已越來普遍。比如,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已經成功完成了基於5G連接的自動岸橋吊車的控製操作,實現了通過無線網絡抓取和運輸集裝箱。在粵港澳大灣區,隨著招商局集團5G智慧港口創新實驗室的成立,深圳前海海星港已啟動5G智慧港口建設,將探索5G在港口行業和全球供應鏈的應用。來源: 長江商報
24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糧食筒倉二期工程等建設現場,隨著施工設備齊鳴,總投資210億元的山東省港口集團2020年首批重點建設項目。
7月18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華中地區首條內河沉管隧道——襄陽市東西軸線魚梁洲段項目東汊沉管開始幹塢注水試浮試驗,持續時間將近一個半。
日前,山東港口日照港東煤南移、嵐山港區30萬噸三期、山鋼成品碼頭和嵐南 12、 16泊位4個工程項目同日複工,掀起了日照港2020年春節過後的。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13日在合肥稱,2020年,安徽將與滬蘇浙一起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強化合肥新橋機場與上海機場戰略合作。
2019年,青島前灣港實現大宗礦產品吞吐1 8億噸、原油1 17億噸,進口棉花112 55萬噸;其中原油、鐵礦砂吞吐量分列全國第一位、第五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