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世界各國均關注的重點碳排放行業,碳減排是鋼鐵行業應對氣候變化最重要的舉措。未來一個階段,鋼鐵行業將麵臨從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到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同時還可能麵臨來自‘碳經濟’的更多國際挑戰,加快低碳轉型勢不可擋,勢在必行。” 9月2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2020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表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認為,由於鋼鐵行業是流程工業,以煤炭和焦炭為還原劑的生產流程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巨大變化,而長流程鋼鐵企業完成減少煤炭利用任務比完成能源消費總量控製任務更加困難。
“鋼鐵行業要主動作為,在不斷完善已有的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的同時,積極推進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在技術層麵解決全麵實現超低排放的整體方案。”何文波強調。
實現超低排放缺乏經濟可行的技術方案
當前,鋼鐵工業是碳減排的重中之重,全行業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麵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鋼鐵工業在綠色發展方麵仍然麵臨很多問題。例如,企業間節能環保水平參差不齊,科學規範的環境保護長效機製尚未形成;鋼鐵工業大生產本身和發展循環經濟所蘊含的綠色價值,尚未得到正確評估和充分挖掘;在技術層麵實現超低排放尚缺乏經濟可行的技術方案。如何破解這些難題,也是全行業未來應該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盡管有許多問題需要重視,許多風險值得警惕,但我國鋼鐵業自身整體運行是正常的、發展基礎是健康的、在國民經濟中的表現是積極的。”何文波認為。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綜合處處長郭豐源表示,新時代工業綠色發展麵臨新形勢:一是高質量發展對工業轉型升級提出新任務;二是生態文明建設對工業增長提出新要求;三是國際綠色發展大趨勢給我國工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在國家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潛力巨大、任重道遠。鋼鐵行業要把握機遇,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入實施節能與綠色化改造,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郭豐源強調。
實現鋼鐵生產全過程碳管控及評估分析
“十三五”期間,我國鋼鐵產量遠超規劃目標,三大減排措施成效超出預期,抵消增量影響。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介紹,近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取得了積極成效,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藝過程減排、超低排放改造進展超預期,為改善全國空氣質量作出了貢獻。
綠色低碳是我國鋼鐵行業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提高行業競爭力的重要引擎。何文波認為,近年來,在全球最嚴格的鋼鐵環境保護標準倒逼下,我國已經掌握了部分世界領先的節能減排技術。但從整體上看,全行業低碳綠色發展仍麵臨很多技術瓶頸:評估研判標準將持續加嚴,無組織智能管控的行業短板、監控監測數據的自證清白能力不足與部分清潔運輸比例的落地困難,都製約著企業實現全麵超低排放。
李新創介紹,我國現行“目標導向+技術推動+市場機製”的政策要求及發展趨勢,係統性構建鋼鐵低碳發展全麵支撐體係,具體包括“以提高碳生產率為核心,實現節約能源,提高經濟效益,環境協同治理,構建形成鋼鐵生態產業鏈”1個目標體係框架和“技術、碳交易、低碳經濟、數字化、標準、競爭力、能力建設、綠色金融”8個支撐體係,核心任務是實現鋼鐵生產全過程碳管控及評估分析。
李新創給出一組數字,他說,“目前,我國多家鋼鐵企業已經在應用碳管控技術,近三年累計節約支出13.5億元,降低碳排放量約900萬噸。如果在全國推廣應用,預計年減少碳排放1.8億噸,年節約支出185億元。”
高質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力求“四真”
劉炳江認為,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是推動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鋼鐵行業要有信心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鋼鐵清潔生產體係。鋼鐵企業要把超低排放貫穿於全工序、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並形成企業理念和生產習慣。未來,通過持續實施差異化管理以及對超低排放企業進行有效監管和長效監管,將進一步促進我國鋼鐵產業技術進步、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全麵落實鋼鐵行業超低排放,但是在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相關技術儲備不足、現有技術投資運行成本高昂、忽視非常規汙染物等問題。何文波指出,超低排放改造,企業要痛下決心完成的結構性變革,全麵超低排放改造是一個不斷深化、動態發展的過程,任何企業都不能急功近利、投機取巧。
“鋼鐵企業唯有加大環保投入、選擇可行工藝、把控施工質量、嚴格運維管理,實現環保汙染防治設施硬件投入與持續高質量運維管理的軟實力貫通,才能達到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高質量落地,而不流於形式。”何文波強調。
劉炳江表示,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必須堅持以質量為核心,要高質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力求“四真”,即企業領導真重視、資金真投入、實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要點線麵全流程控製,力求補齊短板;要做好評估監測,力求貨真價實。
鋼鐵行業是碳排放重要行業,也是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重點行業之一,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建議,我國鋼鐵行業提早謀劃,明確碳減排目標任務,科學製定碳排放控製方案,加強培訓和能力建設,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推動重大技術創新,以低碳發展為抓手推動行業加快提升、更好發展。(本文來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2024年,我國汽車行業和交通運輸行業競爭加劇,身處其中的從業者如何迎接機遇和挑戰,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11月27日,。
8月23-25日,為期三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完美收官!博覽會同期舉辦公路信息化展覽會、智慧燈杆展覽會、北鬥導航及車聯。
一、背景與意義截止到2022年四川公路總裏程40 5萬㎞,其中二級以上公路3 2萬㎞,國省幹道公路3 9萬㎞,高速公路裏程9179㎞。
2024年9月,機械之家旗下國旭保險經紀平台迎來品牌升級,並推出王牌產品吊車保,針對工程機械保險行業亂象,樹立行業規範新標杆。
日前,央視新聞報道《多項指標顯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向好》,深度聚焦我國上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並先後走進工業互聯網平台領跑者樹根互聯。
7月26日,成都市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引智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26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額達530 5億元。
近日,中建三局首創自研產品——SZQ-200型自平衡智能掛籃在重慶軌道交通十五號線項目順利完成了對應連續剛構全部15個節段的懸臂施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