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淨進口國,隨著增加石油儲備的“窗口期”顯現,我國應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石油儲備機製,賽迪研究院近日撰文表示。
受新冠疫情衝擊與世界能源生產大國博弈影響,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布倫特(Brent)期貨油價從1月20日的65.20美元/桶一度跌至4月下旬的20美元/桶水平,此後逐步回升穩定在40-45美元/桶水平。國內外機構普遍預測,低油價將持續1-2年時間。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同時,美國、印度等石油消費國紛紛表態將加大原油儲備。
我國戰略石油儲備能力未到國際“達標線”
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我國經濟發展也開始提速,對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加大。2003年國際油價走高,我國原油進口量也開始大幅攀升,石油儲備基地籌建進入實施階段。2006年10月,我國首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鎮海基地建成使用。2008年,《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08-2020)》(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根據《規劃》目標,至2020年底我國應完成國家石油儲備庫前三期工程建設,形成8500萬噸原油儲備能力。但實際建設進度較慢,預計2020年前二期工程約4000萬噸原油儲備能力可建成投產。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2.6%,全年原油淨進口量約5億噸,參考國際能源署(IEA)90天淨進口量的原油儲備標準,我國需要儲備1.2億噸原油,儲備能力尚有較大缺口。
我國商業儲備占比亟待提升
我國石油儲備體係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三級管理模式。商業儲備占比較低,且既有儲備能力也是以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參與度不高。一方麵,盡管我國民營石油倉儲量能力較大,但儲存條件較國家石油基地條件還有所欠缺。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石油倉儲能力已超過2億噸,數倍於已建成國家戰略儲備能力,但民營油庫普遍規模較小,而且所處的位置大多不能停靠大型油輪,石油倉儲利用率較低。另一方麵,但由於資格審批、外匯管製、安全監管、價格波動等方麵的原因,民營企業儲油意願也不強。
國外石油戰略儲備經驗值得借鑒
根據國際能源署協議要求,成員國需擁有不少於9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戰略儲備。發達國家基於“國家+企業”儲備體係、動態管理等方麵的做法,實際庫存量普遍高於該標準。這些國家在低油價時期加大石油儲備,油價較高時動用儲備石油平抑國內油價,有效保障了國內物價穩定和能源安全。各國普遍采用“國家+企業”石油儲備體係。主要發達國家石油企業實力較強,商業儲備占比較高。美國石油儲備能力全球第一,日本則采用政府為主、官民一體的石油儲備體係。
我國應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石油儲備機製
從近期看,為把握國際油價低位窗口期機遇,我國應出台相關政策,提升石油儲備能力,增加原油需求。一是充分發揮商業儲備的作用,建議以政府租賃方式激活民營石油倉儲閑置資源,並逐步通過法律手段和稅收優惠政策使民營企業提升儲備能力與意願。二是將老齡大型原油輪或成品油輪改建為海上浮式儲油設施,並加快生產一批海上儲油模塊,快速形成石油儲備能力。三是鼓勵有條件企業結合市場需求通過技術改造相機從煤頭化工、氣頭化工轉變為油頭化工,利用低油價降低生產成本。
從中長期看,我國應加快提升石油儲備能力建設,完善石油儲備相關機製,提升我國石油安全保障能力與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的市場控製力。據此,我國還應著重加強以下三方麵建設。
一是建立以國家戰略儲備為主、商業儲備為輔的組合型石油儲備機製。進一步加大石油儲運設施投入,盡早建設完成並投用第三期石油儲備基地,組織編製《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20-2035)》,建設海外油氣供應基地與倉儲基地。
二是優化石油儲備管理機製,強化儲備動態管理能力。盡快完善國家石油儲備輪換機製,探索“以油養油”的市場化運作機製。
三是加強石油儲備裝備和設施的技術創新,提升儲備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數字化油庫,提升油庫的安全管理水平。對儲罐基礎材料、邊緣板防腐、防滲、電位監測、電絕緣等方麵加強技術研發,不斷提高我國儲罐安全可靠性。加強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庫的關鍵技術創新。推動我國地下石油儲備設施建設。(本文來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
2024年,我國汽車行業和交通運輸行業競爭加劇,身處其中的從業者如何迎接機遇和挑戰,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11月27日,。
8月23-25日,為期三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完美收官!博覽會同期舉辦公路信息化展覽會、智慧燈杆展覽會、北鬥導航及車聯。
一、背景與意義截止到2022年四川公路總裏程40 5萬㎞,其中二級以上公路3 2萬㎞,國省幹道公路3 9萬㎞,高速公路裏程9179㎞。
2024年9月,機械之家旗下國旭保險經紀平台迎來品牌升級,並推出王牌產品吊車保,針對工程機械保險行業亂象,樹立行業規範新標杆。
日前,央視新聞報道《多項指標顯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向好》,深度聚焦我國上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並先後走進工業互聯網平台領跑者樹根互聯。
7月26日,成都市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引智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26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額達530 5億元。
近日,中建三局首創自研產品——SZQ-200型自平衡智能掛籃在重慶軌道交通十五號線項目順利完成了對應連續剛構全部15個節段的懸臂施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