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台最大開挖直徑達16.64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湖南長沙下線,將應用於目前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海太長江隧道施工,這是我國迄今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標誌著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產業化取得新突破。
這台盾構機取名為“江海號”,由鐵建重工、中鐵十四局、鐵四院聯合打造,整機長約145米,總重量約5000噸。“江海號”是以海太長江隧道工程跨越長江、毗鄰大海兩個意向融合命名,其刀盤塗裝有向前進擊的蔚藍色巨浪,寓意著盾構機將聚力潛行、通達江海。盾構機下線現場海太長江隧道位於江蘇省長江入海口區域,北起南通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工程線路全長39.07公裏,過江隧道長11.185公裏,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100公裏。其中盾構隧道段長9315米,最大開挖直徑達16.64米,沿線需穿越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土與粉細砂複合地層等複雜地質帶,最大埋深約75米,最高水壓達7.5巴,具有超長距離、超大直徑、超高水壓、超大埋深、複雜工況等特點。
設備預演動畫“江海號”將在長江水下完成超長距離獨頭掘進,特別是在穿越長江及兩岸大堤時,沉降要求控製在1厘米之內,施工難度大,且江中地質勘探覆蓋的區域有限,不可控的未知區域多,猶如“摸石頭過河”。超16.6米超大直徑意味著盾構機刀盤開挖所需扭矩大,對主驅動軸承負載大;7.5巴超高水壓對主驅動密封、盾尾密封等部件的承壓能力要求高,在保持較高性能負載的前提下,如何保證整機在江底複雜環境中連續掘進9315米是研製團隊麵臨的主要挑戰和難題。針對項目施工風險和難點,研製團隊通過創新攻關,在刀盤刀具、主驅動等關鍵部件上采取針對性設計,配置具有常壓換刀功能的軟土刀盤和合金大、硬度高、覆蓋廣、耐磨強的切削刀具,主驅動配置伸縮功能,可感知刀盤整體受力,有效避免特殊情況下刀盤異常受力造成的主軸承過載,方便換刀作業、輔助刀盤脫困,並配置主驅動狀態監測係統,對主驅動運行狀態進行連續監控。同時,因地製宜設計盾體外形尺寸、結構厚度,增大油缸規格,優化泥漿環流係統和注漿係統等,強化整機性能,配置管片連接構件智能拚裝係統,滿足工程施工需求。
工程預演動畫據介紹,研製團隊還結合多年來在水下和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經驗,通過加大盾構機刀盤開口率,配置高壓力、大流量的中心衝刷係統及刀盤結泥餅預警係統,並搭配伸縮攝像裝置,無需人員帶壓進艙即可觀察刀盤工作區域情況,有效判別和降低刀盤結泥餅風險,提高底部排渣效率。同時還應用自主研發的第四代同步注雙液漿技術,實現盾構隧道沉降的毫米級精度控製,保證施工安全及效率。
“江海號”盾構機據了解,業界通常把直徑14米及以上盾構機稱為超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是繼直徑16.07米“京華號”成功下線並應用後,我國企業自主研製的又一超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的成功下線,標誌著我國在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研製和應用領域實現新跨越,已形成超大直徑盾構機全產業鏈產業化發展能力。
海太長江隧道是《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重點推動建設項目,也是江蘇“十四五”重點推進的過江通道項目,計劃於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後,可以有效分流蘇通長江大橋的流量,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推動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12月9日,鐵建重工黨委召開2024年理論學習中心組第15次集體學習會議,圍繞增強高質量發展本領,踐行正確政績觀主題進行交流研討。
為進一步提升鐵建重工宣傳品牌工作的專業性和實效性,12月5日至6日,鐵建重工組織舉辦2024年宣傳品牌工作培訓班,來自鐵建重工各單位各部門。
12月5日,鐵建重工舉行職工建言獻策 推動高質量發展表彰座談會暨頒獎活動。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鵬,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4YZX型自走式鮮食(製種)玉米收獲機是鐵建重工融合多地區種植農藝、種植模式及收獲要求自主研發的農機神器。
2024年以來,中國鐵建全係統紮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聚焦改革重點難點,出台了一係列有力舉措,進行了許多有效探索。
11月26日,bauma CHINA 2024(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鐵建重工以大國重器提供商 美好生活建造者為主題,攜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