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10时整,中国铁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董事长蒋再秋、副总工程师肖明清和400余名参建代表一起,见证了武汉的新壮举:万里长江第一隧全线通车运营。
江城武汉因水而兴,交通也因水而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半个世纪前,一代伟人磅礴的诗句伴着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成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今天,两岸地脉,一隧连通,武汉再次敢为人先,变遏为达。
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做为武汉长江隧道的设计单位,扎根武汉的铁四院早在1995年就自掏腰包,将武汉长江隧道做为单独课题进行专项研究。2004年隧道开工,伴随着盾构机切开泥层、沙层、岩层,铁四院设计团队屡克触变、流变、涌变,在多年科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钢筋加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双道密封垫防水等新技术,为“高压富水”环境下隧道工程管片的高抗渗、高耐久性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良方。
作为中国在万里长江上首条开工建设的水下隧道工程,全长3630米的武汉长江隧道的每一步进展,都为国人瞩目。2006年9月,巨型盾构机“长江一号”在武昌沙湖边始发, 15个月便掘到了江北。当“长江一号”波澜不惊向对岸推进时,背后是建立在种种科研课题上科学而严谨的技术支撑。想当年,武汉长江大桥数万建设大军肩挑手扛的浩大场面,已成历史浪花。
双洞双向4车道,最大时速50公里的武汉长江隧道,位于长江一桥、二桥之间,是一条解决主城区过江交通的公路隧道。至此,武昌至汉口的车程可缩短至7分钟左右。武汉23%以上的过桥车辆改走隧道过江,江上架桥、江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立体交通新格局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