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凌晨2时,中铁十一局一公司襄(樊)胡(家营)铁路十堰车站东西端既有线拨道抬道施工现场灯火通明,早已备好的道砟规则地堆放在900米长的既定位置,施工现场人声鼎沸,机器轰鸣,900多名工人正在为襄胡铁路K110+300~K111+200段900米既有线大拨接作准备工作。“人员就位,扒出道砟”,现场总指挥、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其林果断下达命令,工人们利用列车通过的间隙,迅速地就位,远远地听见工地上铁叉与道碴的碰撞声,内股扣件先松后紧的磨擦声,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号令的喇叭声,现场指挥人员在线路间来回穿梭,提醒着每一个注意细节。
本次拨接最大的特点是线路长、工作环节复杂,人员多,给点时间短,专业性强,需要各方和各专业协作配合。本次拨接长度900米,均在曲线线路上,仅现场工人就达到900余人,拨接分成东西两个组,东端现场总指挥乔志尚、西端现场总指挥吴泉忠,从东西两端往切割点拨道,公司督导组袁新立、周文清配合协助西端拨接,段贤昌、米强配合协助东端拨接,拨接的最大拨距82.8cm,最大抬道量7cm,超高115mm。
本次拨接要点3小时,给点180分钟。原计划凌晨3时开始给点,到了凌晨3时,车站调度仍然没有下达封锁线路的指令,开始有同志不停地看表,工人们在焦急地等待着。凌晨3点46分,车站调度下达指令,现场总指挥张其林立即下达命令,拨接工作正式开始。顿时,现场沸腾起来,工人们在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声中,双手紧握撬棍,齐心协力,沿着预先洒下的白石灰线,一点点将轨排顺坡向外侧拨接移动,每成功拨接就位一段,在现场指挥的命令下,快速地往前奔跑移动,接着又按既定程序就位,在统一的劳动号子声中,奋力拨接。施工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经过1个多小时的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拨接工作全部顺利就位。此时,辛勤劳作的施工人员汗流夹背,原本整洁的黄色专用防护服被汗水和泥水浸湿,沾贴在身上。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襄胡铁路项目部已经连续四天进行拨接作业,从方案准备、技术准备、机具材料准备等,该公司督导组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每次拨接作业,项目部人员全体出动,从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到现场工人都顽强拼搏,甚至冒着大雨坚持施工,体力透支很大,不少同志都感冒生病打吊针,但只要有新的任务,都拔下针头,义无反顾地冲向现场,冲向工地。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其林自3月下旬开始到襄胡铁路督导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亲自参与制定拆除源园路立交桥施工方案,亲自到现场指挥安全顺利拆除源园路立交桥,亲自参与协调,使位于十堰市区的总装厂大桥和镜潭沟拆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接着组织总装厂大桥和镜潭沟突击施工,在项目部全体人员昼夜奋战、顽强拼搏下,仅用14天时间就完成了5墩2台的混凝土施工任务,为确保襄胡铁路6月1日顺利架梁通过我项目管区立下了汗马功劳。四次线路拨接,张书记和公司督导组的同志们一起亲自把关,他亲任施工现场总指挥,因体力透支,身体不适,开始怕影响工作,想临时打点滴应付一下,没想到病情加重,6月11日,在医院的强烈要求下,他才住院动手术,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项目经理谭文2个月来,身体瘦了10多斤,公司督导组成员、头发花白的乔志尚,毫无怨言的吴泉忠,一直坚守在一线组织指挥施工,感人的事迹举不胜举。
5点05分,待命已久的9台挖掘机开始上道上砟,900名人工也开始配合上碴,并对线路进行局部调整。
5点20分,开始在切割点锯轨,接轨点打眼,安装螺丝,连接夹板。
5点40分,小机捣、大机捣同时开始,大机捣机车在现代化的电脑操控下,灵敏地沿拨接后的线路自西向东缓缓驶入,开始对拨接的线路进行大机捣固。
6点00分,大机捣固车开始对东段拨接点进行大机捣固,工人们分列轨道两侧,人工修整补充道砟道床。
6点20分,所有线路捣鼓完毕,比原定时间提前了26分钟。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全体参战人员近3个小的的奋力拼抢,6点46分,随着列车调度员的一声令下,拨接线路开通,看着拨接后的第一辆列车平稳、安全地驶入,襄胡铁路6月10日900米既有线大拨接施工终于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