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策略就是集团化发展,利用集团的整体综合优势,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这方面,中联重科、柳工等企业已经在实施,而且效果明显。柳工在安徽建立的安徽柳工蚌埠起重机研发制造基地,就是利用柳工此前的综合优势,快速形成在起重机方面的独特优势。
当然,企业也不一定必须借助外力,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发展,事实上,以徐重为代表的等老牌企业继续巩固优势,三一等民营企业借助其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市场感觉掀起了新的市场冲击波。这些企业的经验,就是挖掘自身经验和特点,积累优势并实现自我发展。
刘晓林举例说,北起多田野也正面临着发展的巨大压力。此前北起多田野主要针对石油行业,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企业如果想继续发展,就需要扩展市场领域,从单一市场转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而在这方面,北起多田野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刘晓林介绍说,他们的策略,就是继续关注中高端市场,在保证自己的质量、特点的前提下,在产品规格和市场推广、营销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措施,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
国际化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引入外力还是综合发展,中国起重机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课题,那就是要有意识面向世界,加快国际化进程。刘晓林认为,这不仅仅应该是中国起重机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应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刘晓林认为,首先是建立国际化品牌,让世界知道你;其次是拥有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视野,采用国际通行的商务方式,与国际相兼容;此外还要培养和吸纳国际化的人才。当然,企业国际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领导的思路问题,否则,企业的国际化将困难重重。
那么,企业国际化的标准如何衡量呢?刘晓林列举了四个指标:
第一,资产的国际化。企业应该在资本领域拥有国际化的特点,不仅仅从国外吸引投资,也可以考虑将资本延伸到国外去。
第二,品牌的国际化。也许这一点更为关键,那就是让企业品牌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这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想实现这一点,企业需要走过比较漫长的路。
第三,市场的国际化。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需要突破技术壁垒、人才壁垒等,只有突破了这些瓶颈,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