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建百年客专。被上海铁路局树为“标杆工程局”、“标准化项目部”和“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十七局集团宁(南京)杭(州)客专项目,正持续纵深地推行标准化管理,打造中国铁路建设的新“高地”。
该项目全长48.5公里,总投资43.8亿元,位于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高地”的长三角地区。2009年3月上场以来,他们就严格推行标准化建设,向“标准”要管理,向“标准”要精品,向“标准”要效益,现场井然有序,安全质量可控。
十七局集团总经理兼项目指挥长卢朋透露,关键是抓好了“五个以”。
以理念融铸标准。为把“生硬”的标准转化为全体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该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全过程培训,将全路铁路建设标准“植根”于管理者和作业人员心底,让人人知晓在其岗位上“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在现场,“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不当罪人、不留遗憾,建不朽工程”等理念深入人心,“干就达标准,建就建精品”和“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处处达标准”等已成为该项目工作的一种常态。
以标准提升管理。项目严格遵行铁道部“六位一体”和“四个标准化”要求,以“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制定了4本管理手册、59项作业指导书、65项工艺控制标准和151个专项施工方案;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推进标准化作业进程。项目按照“项目部——架子队”机构设置和“岗位自控、作业互控、人机联控”的“自控型”模式,先后组建37个“架子队”,选配“九大员”407名,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运行效率。“标准”的明晰和力推带来管理的简约和高效。在路基段,现场负责人指着正在进行附属工程施工的千余名工人说,他们就像一群“工匠”在“美化”自己的“花园”,这就是标准化管理产生的“化学反应”。
以管理严控过程。项目实行工序、安全交接卡“两确认”和安全、质检等人员“联合监控”制度,推行管理、作业层人员收入与安全质量成果相挂钩的考评制度;隧道建立红线和安全监控定位系统,重点桥梁安装360度无障碍“电子眼”,使事故“魔鬼”无处藏身;通过施工日志、曝光平台、交叉检查等手段严控施工过程,密布“防护网”,实现“可追溯”;通过视频、对讲机、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快捷指挥和高效管理。同时,实施严格的绩效管理和奖惩机制,即奖即罚,从而确保管理链条的完整和施工过程控制的闭合。
以过程成就精品。项目严格遵行“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全覆盖、全过程、可追溯”的工作方法,严控过程,打造精品;实行工序“无缝对接”法施工,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下一道工序禁止进行;成立技术攻关组,对软地基处理、隧道开挖等进行科研攻关,在过程中“持续改进”,把研究成果融入作业标准、工艺工法和操作规程。通过过程控制,现场做到了安全“零隐患”,质量“零缺陷”,管理“零盲区”,在质量信用评价中,该项目连续两次位居全线第一 。
以精品奉献社会。该项目建成的路基、桥梁、隧道一次成优,全部符合检验要求。他们规范文明施工,对弃土、弃碴、污染源、水中墩施工严格防治,谋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深受当地拥护,项目荣获湖州市“工人先锋号”和“五一劳动奖状”。“经得起历史检验,志在为子孙造福”,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对社会的承诺。
截至目前,先后有30多家铁路建设单位到该项目学习观摩。据悉,铁道部铁路建设质量暨标准化现场会已定于9月底在上海铁路局范围召开,观摩的“样板工程”和“样板项目部”就选定在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