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的整车梦将从微车起步。
日前,记者了解到,潍柴动力已在重庆招聘了二三十位技术人员,在重庆基地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发新车型,而作为潍柴动力进入整车的第一款车型,目前正在开发之中的第一款车将是一款微车。
虽然是重型车发动机大亨,但谭旭光一直都在寻求在整车制造上的突破。早在2005年,潍柴动力就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研发商用车整车。此后,又通过控股陕西重汽正式进入整车领域,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不过,潍柴动力与陕西重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特别是随着陕西重汽整体上市的进行,和康明斯合资发动机配套量的增加,都使潍柴动力面临市场的危机,谭旭光进入整车领域势在必行。
不过,在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看来,由于目前微车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对新进入者将是很大的挑战。
整车规划110万辆
记者从潍柴动力重庆基地了解到,目前重庆基地的二三十位员工中,绝大部分都是技术人员,其中还包括谭旭光从同济同捷“挖”来的一些技术骨干。同济同捷被称为中国汽车设计界的“黄浦军校”,是亚洲第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
“第一款车是微面。”重庆基地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按照集团给的计划,第一款车将于2013年上市。
“潍柴想做整车已有好多年,每年都花大笔的钱,找很多咨询公司做重卡项目。”一位卡车界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潍柴有自己的发动机,进入整车并非难事。”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杨再舜评论。
不过,由于一直没有生产目录,潍柴造整车之事也一拖再拖。为了取得资质,2010年上汽出售上海汇众的重卡资产时,潍柴也加入了角逐,不过,最终汇众被济南重汽购买。
同年,潍柴动力看上了位于重庆江津白沙的川江汽车,希望借壳获得川江的客车生产目录,实现其多年来的造车梦。
川江汽车全称为重庆市川江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位于重庆江津白沙,主要生产厢式运输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中轻型客车和卧铺客车等车型。辉煌时期产销量近万辆。不过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以及商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负债累累,被江津政府托管。
按照计划,2010年年初开始,山东潍柴动力将在江津投资8亿元,建造一座5000辆年产能的客车厂。
“现在的规模已经有所扩大。”潍柴动力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潍柴在当地已拥有1200亩土地,这个基地不仅要做乘用车还要做商用车,总体规划将达110万辆,其中一期30万辆,二期45万辆,三期35万辆,仅一期的投入就高达30多亿元人民币。
陕汽“靠不住”?
“重卡整车利润远比发动机高。”某重卡企业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潍柴进入整车最原始的动机。
2005年以前,潍柴的重卡发动机主要供货给中国重汽,少部分供应其他重卡企业,但由于其中的恩恩怨怨,最终在2006年,潍柴与重汽分道扬镳。
按照谭旭光的想法,潍柴动力未来目标应该是成为一家通用发动机供应商,为重型汽车、客车、工程机械、船用、发电等行业提供大功率动力配套,打破国外独立发动机厂商难成大器的宿命。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到2012年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并进入世界500 强。”谭旭光此前雄心勃勃。
虽然进入整车领域困难重重,但6年前,潍柴动力仍通过收购湘火炬控股陕西重汽,缔造了完整的产业链。
2005年潍柴之所以高调收购湘火炬,是因为董事长谭旭光看好“变速箱+发动机+车桥”这一重卡整车的所谓黄金产业链,收购的意图也是希望在中国重卡行业创建自己的整车品牌。
不过,事与愿违,谭旭光和他掌控的陕西重汽,多年来不断衍生是非。潍柴并没有兑现自己对陕汽的供应战略,而陕汽也一直想摆脱潍柴控制,由于此前对于陕汽发展方向上,与潍柴动力有分歧,陕西省一直希望潍柴动力放弃陕西重汽控股权。
据悉,陕西省政府正在积极筹备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整体上市。这一次,陕西省国资委希望把握住陕汽整体上市之机,从潍柴动力手中收回陕西重汽控股权。如果陕汽收回了控股权,潍柴或将重蹈当年与中国重汽分手的覆辙,失去陕汽这一用户。
而从公司战略上看,两者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如果仅仅对陕汽一家供货,潍柴的路必然越走越窄,如现在的一汽锡柴,原来与潍柴的规模不相上下,但被一汽全资控股以后,一汽锡柴只能对一汽重卡配套,明显制约了发展,现在已明显落后于潍柴动力。”一位发动机公司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陕汽则与康明斯合资的更先进的发动机,并且康明斯动力不断升级要满足匹配陕西重汽下一步的主要车型,这使得潍柴在陕汽配套的地位下跌。
微车代价
“选择从微车入手, 谭旭光对整车市场志在必得。”知情人士分析,以卡车发动机和相关零部件为主要产品的潍柴动力,并没有整车的销售经验,微车市场与重卡的市场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商用车市场。
实际上,陕汽集团此前也已进入了微车市场,成立陕汽微车。此外,微车市场起点低,但市场空间较大,且竞争者相对集中,为潍柴迅速在整车领域打造知名度也更加有效率。
“零部件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肯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认为,相对于其他零部件企业,潍柴跟市场贴得挺近的,这也是其进入整车的一个优势。
不过,进入微车市场,谭旭光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微车企业无论是新进入者还是已存在者,规模是很重要的。微车产品的本身附加值并不高,而相对于普通的乘用车,微车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成本控制不住,会面临更大的问题。”杨杰认为。
事实上,去年长安汽车就曾面临产销双降的难题,长安汽车2011年产销量为166.19万和166.38万辆,分别下降10.84%和10.14%。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微车销量下降影响。
微车领域面对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高,而现存的微车企业,都已在规模上达到一定的数量,在初期尚没有达到一定销量的时候,潍柴必定会面临成本与销量的考虑。
不过,也有消息称,上市公司业绩不错的潍柴动力已做好了前期砸钱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