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接着问一下,在品牌方面,沃尔沃集团跟沃尔沃轿车方面,大家有没有一个沟通,或者说有一个大家协调的过程,就是在整个沃尔沃的品牌传播方面。
潘总:沃尔沃轿车和沃尔沃集团在品牌上是属于共建的这样一种模式,之所以有这样的共建模式,还要追溯到1998年,1998年当沃尔沃集团将轿车业务剥离出去,卖给福特的时候,就与福特一起建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叫沃尔沃商标控股公司,是由两家一起去投入的一家公司,那么后来是福特将轿车业务又卖给了吉利,但是仍旧是延用这样一种共建的模式。而在双方合作,也就是轿车业务和商用车业务在品牌共建的模式上,我们也有一个交集,这就是我们沃尔沃品牌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无非就是三点,品质、安全和环保。而在品质、安全、环保的价值观上,其实已经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在我们集团创立于1927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三原则的价值观。
记者:我想问一下,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国本土的员工是占了多少比例?
潘总: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我们非常注重员工的本土化,通常你会看到我们的合资企业当中外籍员工的人数非常之少。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在中国以及在印度这样的亚洲国家,本地的经验、本地的视野极为重要,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非常倚重于本地的管理者。
记者:那会不会担心有技术流失这方面的问题?
潘总:目前我们还没有遇到相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合资企业当中,我们与合资伙伴都有非常严密的合同约束,所以在你们所说的技术流失方面,我并不担心。而且与此同时,中国或者说整个亚洲目前的业务还是非常之少,虽然说在短期当中可能是有起起落落,但是总体的走势要大大的好于美国和欧洲,所以在亚洲地区以及在中国,我们的投入还是在不断地加大。
记者:能不能再谈一谈刚刚谈到的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过快,可能会带来的这些风险性是在哪些方面?
潘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我们觉得一个市场如果增长的很快的时候,自然而然对于我们企业就会有两重压力,第一重压力就是在产能上的压力,如果客户的需求放大的比较快,那这时候在产能方面,我们要做到有充分的预留产能以及有产能上的快速响应,这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有压力的;二者就是说一个市场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客户的需求也会有多变性,这时候在功能以及在相关的服务方面,我们也必须要快速地跟上市场的多变需求。这意味着在研发方面,我们必须要充实在中国的研发能力。所以从两个方面出发,高速的市场增长对我们会有额外的压力。
记者:就在中国的几大合资公司,谈一个我们如何去响应产能变化的一个例子。
潘总:在产能的快速响应上,我觉得绝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山东临工的这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在产能方面是花了很多的心血,使得我们在产能上的快速响应,能够真正推动业务的增长以及市场份额的增长,现在山东临工在国内也是非常领先的一个品牌。
记者:刚才您提到建筑机械现在在沃尔沃在中国的业务里面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应该是份额最大的一块业务,蒋总之前也是沃尔沃工程机械第一个员工,您能谈一下您对蒋总这个人的一些印象吗?
潘总:我的评语就一句话,蒋总与我们在国内建筑设备业务当中的3200余名员工一起工作,十分的出色,从而使得我们在中国成为建筑设备行业的第一品牌或者第一的企业。
记者:近年来,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都存在人员成本上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沃尔沃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潘总:确实,在我们的业务经营当中,工资成本的上涨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一个方面,但是在国内工资成本的上调幅度也是因地区而异。大体而言,工资上涨的幅度是5%到10%之间。
记者:我想接着这个问题问,您刚才也提到了之后在中国市场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在亚洲市场有没有其它的投资计划?因为在中国市场客户对沃尔沃品牌的反应还是价格贵,售后服务也贵,是不是在亚洲其它更低成本的地区会有进一步的投资?
潘总:先来说一说有的客户可能觉得沃尔沃的产品和服务比较贵,但是我要帮这些客户再算笔账的话,我会认为沃尔沃的产品更为超值,因为不管是在省油性还是在维护的简易性还是在保值性方面,总体上而言,我们还是非常的物有所值的,这是第一点。在中国虽然说并没有特别大宗的投资计划,但是仍旧在今后年间,我们会在中国大约会投入几百万美元这样的幅度,这是因为中国在今后年间可望成为我们在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市场。那么说到亚洲其它的国家,其实我们并没有将中国的生产转移到其它亚洲国家的这样一个打算,所以在投资规划当中,中国仍旧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市场。而在中国今后的投资当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去注重本地化的研发以及贴近客户,开展生产的能力。
记者:刚才谈到的是说未来几年,中国会成为最重要的市场,这个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原因?第二个就是说在中国市场,您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工作经历,您认为中国市场和其它国家的市场,包括亚洲新兴市场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潘总: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认为在今后数年间,中国将会跃居全球第一,这是因为首先我们在中国已经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特别是我们的建筑设备业务在中国已经是排名第一,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高起点基础之上,我们又进一步地预判在今后,中国业务的增长会比较之快,因此我们所配套的资源也会陆续地跟上,所以在这两点的综合之下,我们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今后数年当中,中国将会成为我们沃尔沃集团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不仅是对于沃尔沃集团如此,其实如果你看看我们这样一个行业,中国市场本身在全球行业当中,它的分量是最重的,所以也非常自然,今后我们觉得中国将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
您的第二个问题讲到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别,我觉得不仅仅是中国与其它亚洲国家的区别,亚洲整体上而言,它的个体差异化是非常之大的,从日本到中国,到东南亚国家,可以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每个国家在客户的需求,在卡车市场、客车市场的法律法规层面,以及在商业习惯方面,都是有较大的一个差异性。我们认识到,在亚洲其实有很大的国家个体差异性,所以在以往我们业务的管理上,我们都是按照市场来制定或者设立一个部门,比如说日本市场以及中国市场、印度市场,都是个体直接来进行管理,而不是说统一有一个亚洲的这样一个区域部门。
记者:我们和临工的合资,这个双品牌的策略是针对中国市场,就是在亚洲几个国家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方式吗?
潘总:其实我们沃尔沃品牌和山东临工的双品牌策略,它其实能够体现的是我们更为广阔的一个策略,就是多品牌的策略,比如说在卡车领域,我们其实是有五个品牌,在客车领域则是有数个品牌,通过多品牌的这样一种策略性的安排,我们就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特别是更多的细分市场。
记者:从您的工作经历来看,您对卡车业务这块非常有经验,您担任沃尔沃中国这方面的董事长,是不是也意味着沃尔沃集团对于中国的卡车业务,要把您的这种经验带到中国市场,就是合资这块,管理这块市场,运作这块,是不是意味着沃尔沃卡车今后几年有可能要超过建筑机械这方面,做出点业绩。
潘总:毫无疑问,中国的卡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卡车市场,因此包括沃尔沃,包括我们的竞争品牌,对于中国市场还是比较虎视眈眈,目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了跟东风合资的这样一个平台,它的基础不如建筑设备的基础,但是我们仍旧寄予厚望,今后中国市场出现更大的机会。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您上任这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是怎么样安排的?
潘总:当然能够有中国区董事长这样一个新的职务,让我也比较欢欣鼓舞,但实际上在中国相关的工作开展,我已经有四年多的经验,所以我仍旧会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全力以赴,让中国业务发展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