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和沥青价格同涨宝利沥青喜忧参半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成为主旋律,未来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沥青企业应当积极拓展西部市场,并根据西部道路建设的特点不断改进产品
沥青价格不断高涨,对资本市场上的A股公司来说,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宝利沥青是A股市场一家典型的沥青生产企业,在此次原材料和沥青价格也同时大涨的背景下,宝利沥青可谓是喜忧参半。
原材料和沥青价格同涨
宝利沥青机会和风险同在
目前来看,宝利沥青去年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宝利沥青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6.57%;净利润5879万元,同比下降23.44%。
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宝利沥青表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的增加;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扩张和子公司的增加,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同比出现较大增长;受北非局势动荡影响,新产品高强度结构沥青料出口停滞;新产品高铁专用乳化沥青未获得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宝利沥青在此次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中受到不小的冲击。
“原材料价格上升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中投证券张镭指出,改性沥青的原材料主要为基质沥青和改性剂,其中基质沥青占到原材料成本的80%以上,基质沥青直接从原油中提炼,专业沥青改性剂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下游产品。尽管公司主要通过重大项目提前中标的订单提前备料、临时项目随行就市投标的方式来保证盈利空间,但依然可能面临这方面的风险。
记者多次拨打宝利沥青董秘陈永清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同时,尽管成本攀升,此次沥青价格上涨,以及需求旺盛的市场仍旧被认为是利好因素。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沥青价格不断攀升的市场状况,对宝利沥青来说也是有利的。从销量的角度来说,偏紧的市场状况确保了企业的销售情况;从利润的角度来看,价格上涨带来了整体盈利水平的上升。
同时,他还指出,A股市场上另外两家沥青生产企业路翔股份和国创高新也同样受益于此。
受益西部大开发
改性沥青迎最好时光
公开资料显示,宝利沥青的主营业务为高等级公路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通用型改性沥青、高强度结构沥青料、高铁专用乳化沥青、废橡塑改性沥青等专业沥青产品。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疆、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未来几年将迎来高速公路的大发展。
从国家的整体规划来看,后期西部成为公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地区,中东部的道路基本建成,所以后期沥青需求或将受到限制。从后期的公路建设计划里程来看,国内沥青需求出现明显的向西倾斜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宝利沥青目前已经先后在陕西、湖南、吉林、新疆、四川等地成立子公司,对我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布局。
广发证券分析师曹勇指出,此举将促成公司较好的规模效益,巩固公司在全国的改性沥青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未来几年改性沥青、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等产能将迅速大幅增长。
此外,未来5年,全国改性沥青需求量每年均在600万吨以上,其中,湖南、新疆、四川成为改性沥青新增市场需求量最大区域。
“面对即将到来“建管养并重”新时期,国内沥青需求机构将出现变革。改性沥青用量占养护沥青总量的40%左右,改性沥青的发展将受到重视。”卓创资讯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宝利沥青迎来大发展,与政策指向紧密配合密不可分。
李加楠认为,对于沥青企业来说,关键是要紧跟政府政策,适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和区域。在西部大开发成为主旋律,未来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沥青企业应当积极拓展西部市场,并根据西部道路建设的特点不断改进产品。
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投资的后期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此,李加楠表示,无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放缓还是高铁建设的延迟,都会影响到沥青的整体需求,进而会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与此同时,尽管优势颇多,但宝利沥青还将面对不小的竞争。
张镭指出,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分为三类:一是国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包括壳牌、韩国SK集团、泰国泰普克等;二是国内改性沥青生产厂家,包括深圳路安特、国创高新、路翔股份等;三是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沥青是公路建设的主要原料,而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最主要的标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公路建设的热度不减。在各地区的十二五规划中,公路建设都是大手笔: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再建1000公里高速公路、河南将投资365亿元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吉林将在2012年投资70亿元修建3253公里公路、山西2012年将投资30亿元建设干线公路……,预计2012年全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万公里。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达到了8.5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约400万公里,十二五期间还要新增6万公里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公路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尤其是相对于铁路规划,地方政府在公路建设上的主动权要大的多,且路网的完善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大量的公路建设需要的是大量的沥青,此外,除了规划中巨大的增量之外,还有越来越多存量“诞生”出来。从1988年12月,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至今,已经24年。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应该每10年左右翻修一次,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等级公路进入大、中修期,维修养护、翻修重建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国公路建设已经从建设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建设、维修、重建多头并举的阶段。
由于“存量”公路需要翻新,因此使得沥青的需求大大增加。那么,科技发展到今天,对于存量公路的翻新,理应尽最大可能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最大力度的实现节能减排。
众说周知,沥青是有毒的,沥青及其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癌作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和大气都会造成巨大的污染。尤其是在PM2.5被纳入监测之后,沥青污染问题更为图触觉。
以每10年左右翻修一次,以路面平均宽度22m、翻修厚度10cm计算,中国现有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平均每年将产生接近5000万吨的旧混合料,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约100亿人民币。否则,这些为数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最近十年中,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成为全球科研的热点之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使得旧路翻修中铣刨下来的沥青路面旧料的处理成为一项难题。以北京为例,每年大量道路维修改建铣刨下来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被当作建筑垃圾,每年须专门为此支付几百万元的垃圾消纳费。另一方面,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副产品沥青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而且砂石材料的成本也与日俱增。同样以北京为例,沥青中所含的碎石、砂子在北京周边地区已经禁止采挖,但这些东西在旧沥青里却“储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