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经营稳健第一
市场好是规模带来效益;市场增幅放缓,则是管理带来效益。
记者: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国内的经济形势并不向好,这会给三一2012年的运营带来哪些困难?
向文波:对于2012年的经济形势,我们可能是好日子过得太习惯了,稍微下滑就会不舒服。今年增速肯定会稍微下滑,毕竟,此前4万亿元是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非常态举措。
2011年,三一挖掘机销售翻番,在此形势下,指望其销量再次翻番,不可能!即便市场有需求,三一的产能也跟不上。况且,因为这个行业的高毛利率,甚至不断有原本造酒、造车的公司开始进入工程机械行业投资,这肯定会有损行业消费者的整体利益。
原因很简单,经济景气时,大家都来做,一哄而上,经济不景气,那些缺乏长期技术储备的厂家就消失了。因此,2012年回归理性,无论是对厂家、客户,还是国家经济的整体转型,都有好处。
记者:但受限于国家对地产的宏观调控及高铁建设降速,外部欧债危机前景也并不明朗,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竞争态势都难免让人担忧。
向文波:举个例子,湖南7000万人口,跟德国差不多,但湖南也就长沙、常德、张家界3个机场。而美国乔治亚州带跑道的机场,总共有212个,中国总共也不过300多个。其他像高速公路,我们往往只算长度不算宽度,一旦发生事故,就造成大拥堵,像动脉硬化。说明我们的城市化程度,发展潜力还大得很。
有人担心中国发展如果出错,万一硬着陆,会让全球经济更加恶化,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人口总和超过欧美工业化人口总和,只要城镇化、工业化不停止,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可以大胆想象。
从这两个角度说,工程机械行业是日不落产业。
记者:三一集团已接近1000亿元年销售额,考虑到集团“十二五”末达到3500亿元销售额的规划目标,因为经济形势不明朗,企业发展风险加大,行业恶性竞争增多,公司如何规避?譬如,买方融资租赁的销售额,三一占比多少?
向文波:企业风险规避是很重要问题,三一一直非常注意,每年高层经营工作会议都会讨论。
首先是法律风险,要依法进行,比如国有企业的整合、并购,中国很多企业在并购方面都存在兼并国有资产的情况,但因为国内的产权交易还不透明也不完善,存在不少法律和道德风险。这么多年来,三一没有收购过一家国有企业。
同时,发展中,三一也面临很多其他机会,有很多机会可以进入多种领域,但三一坚持专业化,避免了所谓多元化,牢牢关注装备制造,没有多元化,这也是一种风险规避。
第三,是避免过度扩张和投资。我们的整个资产是轻资产,2010年,固定资产60亿元,实现了60亿元利润,一年回收投资。2011年,整体投资不到100亿元,投资节奏控制非常好。
还要注意财务风险,现金流很健康。作为民营企业,稳健经营非常重要。
对于融资租赁的销售方式,三一非常谨慎,其首付比例严格控制在20%.而且,这块业务上市公司自己不做。大家知道,融资租赁产权不转移,只收取租金,这对于企业怎样确定销售收入是大问题,毕竟机器产权还在企业手里。
所以,三一上市公司自己不做融资租赁,而是第三方经营机构,在必须符合银监会、人民银行规定的前提下去做。否则,上市公司自己做,就可能为了完成销售目标,放宽条件、免首付,但如果是第三方做,银行就会比较严格审批,不会拿银行的钱去做优惠而忽视风险。
我们不便对同业做法做评价,但三一长期以稳健经营为主。以前,三一都不是以发货确认收入,而是以回款确认。这个可以查三一公告,大概是2005年前,后来国家强制要求按发货确认收入,公司才改变计算方法。作为民营企业,稳健经营是第一位的。
记者:行业增速放缓,三一在内部将2012年定为内部管理年,那么,公司将从哪些方面整合?在三一历史上,经历过哪些类似的管理整合?
向文波:我们不叫内部整合,叫内部管理、内部成本降低,是效益年。
当市场好的时候,公司主要精力都会放在外部市场机会上;市场疲软时,就主要是内部管理,像2004年、2005年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市场好是规模带来效益;市场增幅放缓,则是管理带来效益。当外部机遇好时,每年人员不断扩招,过去5年销售额平均增速68%,利润增长95%,肯定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埋下隐患。现在市场回调,有所疲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组织效率、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这轮调整为下轮复苏做好准备,向管理要效益,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