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业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其产品性能和质量能达到甚至超过原品,而成本却只有新品的1/3甚至1/4;可节约60%的能源、80%的原材料,达到节约50%成本的效果,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在国外再制造行业机制成熟,且利润可观。资料表明,美国2002年再制造产业的年产值为GDP的0.4%。再制造做为工程机械产业链中的一环,其循环发展、节能环保及可观利润使他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的标志。
相比欧美国家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回收体系和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中国发展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相形稚嫩,但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的推进,更多的企业走了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正不断向工程机领域的国际水准靠拢,对再制造的重视愈加明显,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及成熟度的又一把标尺。
从国外行业巨头看再制造生意
卡特彼勒这家有着85年历史的老牌制造巨头,其再制造形成如今的规模产业经历漫长的40年。1973年,在客户的需求下,卡特彼勒开始尝试再制造业务。开始近30年中,这块业务的发展“很平淡而没有什么亮点”。但在10年前,卡特彼勒忽然发现,再制造业务也与物流和金融一起,成为了卡特彼勒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据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史蒂芬-费舍介绍,在起初的30年里,卡特彼勒针对自己产品的再制造做了很多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开发;10年前随着减少土地填埋和能源消耗的环保理念在全球兴起,卡特彼勒认为再制造业务应该作为其核心业务加以拓展,为广大第三方提供该服务;8年前费舍接掌该业务后,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来提高再制造的能力,并扩展再制造的产品系列。卡特彼勒在4年里花了13亿美金用于收购和兼并汽车、卡车发动机制造商、火车制造商等,扩大再制造的业务规模和范围,并进军海外市场。
再制作业务的发展使卡特彼勒的收入增长了4倍;从8年前只有3家再制造企业和800名员工,发展到目前在8个国家拥有19家工厂,近4000名员工,年产200万件再制造产品。再制造为不仅为卡特彼勒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技术实力更是日渐强劲,产业链趋于完整,企业发展更为成熟。如今成为了全球最大,也最热衷于推广再制造的再制造巨头。
“中国没有理由不接受再制造”,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史蒂芬-费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