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堵保畅,成都市加力加劲,实施了一系列道路改造工程。目前全市1/5的城市道路都是施工现场,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尽早营造出一个道路通畅、交通顺畅的城市环境。在这些蓝色围挡之后,上万名工人挑战着自己的身体极限,战胜劳累、噪音以及普通市民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与艰辛,与时间赛跑;在这些蓝色的围挡之后,无数的技术工程人员绞尽脑汁地进行科学统筹,巧想门路,巧研点子,为保交通寸土必争,为保质量事无巨细。自我加压,为的是减少城市交通压力;自我挑战,为的是尽早让道于民。早一天完工,就会早一天通车;多一分细致,质量就会多一分保险。在这些被蓝色围挡围起来的施工现场里,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换上新颜……
记者蹲点施工现场,探秘蓝色围挡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
施工作业面小 只能“针尖上跳舞”
在10米宽的围挡里,却安放着体长9米的旋挖钻,而这已经算是身板比较小巧的型号了。这个大家伙在围挡里想要整体转个身,都需要小心翼翼,精心操作。而在这10米宽的围挡里,还要修出28.5米宽的高架桥。
在逼仄的围挡里,连吊车都没办法放一台起吊吨位正好合适的,因为放不下;而只能用两台小吊车打组合,帮衬着完成本应是一台大吊车就能搞定的材料吊装。
承台开挖的宽度几乎与围挡宽度相当。为确保安全,正常条件下一天不到就可以完成的开挖,在二环路需要用一周时间才能完成。
对于做公路项目比较多的项目经理张发平来说,对在中心城区施工的受限程度有最强烈的对比感。做公路项目,一般都在野外,场地开阔几乎不受限制,施工作业面大,进度快,施工管理难度也更小。而在中心城区施工,特别是像二环路这样的城市主干道上施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施工区域可以说是被压缩到了极限。“现在的作业面就是二环路中间这10米宽的围挡里,10米围挡里要修出28.5米宽的高架桥,真的有一种在针尖上跳舞的感觉。”这是张发平的肺腑之言。
场地被严重瘦身了,围挡里所有的机具设备也都跟着要使用瘦版的,因为放不下。就拿吊车来说吧,钢筋笼、各种机具设备的到位,都需要使用吊车。但由于场地受限,本来该用起吊吨位是100吨的大吊车,却不敢用。“因为100吨的吊车使用时会占到围挡外的一条车道,影响交通,所以不能用;我们就只好改用两台吊车,一台70吨的,一台20吨的,相互帮衬着,完成吊装。”张发平说,光是吊车打组合这一项,这个工地每个月每个作业面就要多花去3万多元;而这个工地一共有9个作业面。
吊车倒是可以以小换大,打打组合,旋挖钻可就恼火了。“现在这种旋挖钻身长都是9米左右,在10米的围挡里,整体转个身都难。”对于旋挖钻的“难过”,驾驶员冯师傅最有发言权:“因为场地小,挖出来的土很快就把两边的位置堆满了,就只能往背后放。每挖一下,驾驶室连带钻头就要旋转180度去放土。这样不停地转去转来,一天下来,脑壳都要转晕。没办法得嘛,场地简直太小咯!”
承台是高架桥桩基之上的结构。就在本月底,二环路的每一个标段都将陆续开始进行承台的施工。而难题也随之而来承台开挖的宽度几乎与围挡宽度相当。怎么办?为确保安全,正常条件下一天不到就可以完成的开挖,在二环路需要用一周时间才能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区域实在太窄,没条件放坡,只能垂直开挖;而垂直开挖不能一次完成,先开挖3.1米之后,就要开始做混凝土砖砌护壁;接下来是养护;三天之后,才能继续开挖。而此时,护壁下方的部分机具进不了,只能靠人工……
为什么要如此压缩场地、折腾施工单位二环路作为一条重要的城市环状主干道,必须在施工期间保证至少双向4车道的通行能力。为力保交通,就只能在“针尖上跳舞”。
减噪音 上千斤钻头要“轻拿轻放”
一个标段,本来应该是一个连续工地,却因为要让出与二环路相交道路的通道,被硬生生地分成了九段,变成九个小工地,施工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
工地上旋挖钻作业会发出较大的噪音和震动。为了减小噪音以及震动,操作人员被要求必须对上千斤重的钻头“轻拿轻放”,非常考手艺。
围挡被瘦身成只有10米宽;而一个不到4公里的标段,还不得不被分成九段在二环路解放路至杉板桥,因为每条与二环路相交道路的路口都要保证机动车通行,围挡必须留出通道来。作业面因为交通原因被切割小了,对机具设备、人员的要求就不同了本来可以使用的比较大型一点的机器,放不下,只有用小的;而用小的,又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量,就只有用效能高的,这种机器费用就铁定更高。本来一套管理人员就够了,但工地被分多了,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增加,人工费跟着就上去了。场地小,材料进出也变成了一个大难题原来场地大,材料堆放轻轻松松;现在场地小,平时不用操心的材料堆放都变成了考手艺的事情。
在中心城区施工,还要考虑的就是尽量少扰民。发电机工作时会发出噪音。为了减小噪音,业主单位要求全段工地上的发电机都要使用噪音可以减少一半甚至更多的进口发电机,虽然其成本要比同等功率的国产发电机贵2倍左右。旋挖钻是目前工地上制造噪音的又一个家伙。为了尽量地让这个“大家伙”在作业时能够稍微安静一点,不仅施工单位都被要求使用性能更高的新机器,而且每个操作人员都被要求作业时要“温柔”一点,幅度小一点,尽量让旋挖钻轻起轻下,一旦有投诉或者被管理人员发现操作粗鲁,操作员就要被罚款。试想一下,上千斤重的旋挖钻头要“轻拿轻放”,是多么考手艺的一件事。
在东半环二标段,记者了解到这里专门组织了一个应急小组,由两名管理人员和14名施工人员组成,24小时随时待命。遇到涉及安全、噪音、扬尘等各种问题时,这支队伍就要承担起“灭火队”的职责,马上进行处理。这在一般的施工中也是没有的。
“办法一定比困难多。而我们为克服困难多花的所有代价,不管是为了少扰民,还是早通车,还是保质量,最终都是为了市民。”业主单位负责人如是说。
吃住都在工地上 一天干十几小时
一个塑料布搭的窝棚,连帐篷都称不上;里面摆着两张小小的简易床,就是杨师傅一家三口的住处。而这个窝棚,小、矮、差,位于车来车往的二环路机动车道上的围挡里。
噪音、震动、旋转这就是旋挖钻操作员冯师傅工作的环境。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后才下班,连吃饭都是在驾驶室里吃。下班后除了睡觉啥都不想干,因为实在是太累。
记者昨天在刃具立交附近采访时,看到这样的一幕:两男一女三个人,正在利用几根钢滚筒和枕木,移动一个至少上千斤的地勘钻机。只见一个人在机器前面负责插下钢滚筒,钻机后面的两个人就使劲把滚筒上的机器往前推;推不了好远,又要再把空出来的滚筒继续往钻机前插,周而复始,不停反复。原来,这是正在进行地勘的三位工人,他们就是杨师傅一家。他们正在把地勘钻机从一个点位移到不到100米的下一个点位。此刻,他们已经花了差不多1个小时,才走了2/3的距离。就在离他们作业不远的一处围挡里,就是杨师傅一家三口的住处。这个塑料布搭设的地方,小、矮、差,只能叫窝棚,人走进去要弯腰;里面摆着两张小小的简易床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住得太远不方便。晚上机器设备都要看守,离不得人。”杨师傅对记者说。
当记者在二环路的一标段见到工人颜志华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项目部已经给他们找到住处了,他们不用再住铁皮房了。原来,在4月下旬工程刚刚启动,这个标段36名工人一时没有落实住处,就只好住在“铁皮房”里。这是怎样的房子呢?建在大马路中间的围挡里,白天太阳炙烤;晚上车来车往,噪音、震动不断。“二环路工程工期紧、启动快,我们一时间在开工路段没有找到任何待建的空地可以搭设板房宿舍,而当时要满足几十名工人同时入住的小区也没找到,所以只有在围挡中间因陋就简地盖起临时宿舍。”项目经理方红军告诉记者。当时虽然每天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工人师傅们照样准时在工地上甩开膀子干活。“困难是暂时的,总会解决的。工程要抓得紧。”他们这样说。方红军告诉记者,在好不容易租到的房子里,工人们也只能8个人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
震动、噪音这可能是居住在二环路沿线的一些市民对工程影响诟病最多的。而制造这些的,就是旋挖钻。住在几十米以外的市民尚觉得不堪忍受震动和噪音,那坐在驾驶室里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人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噪音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让耳朵不太灵光了,现在我讲话声音都是多大的,听人家讲话,也必须要人家大声些,不然听不清楚。”旋挖钻师傅冯柱与记者交谈时,嗓门明显很大。而每时每刻的震动,对于冯师傅来说,已经从最开始的难以忍受,变为了习以为常。“没有办法啊,为了工程,再恼火也总得有人去干啊。”话语质朴,道理朴素。他告诉记者,在旋挖钻上呆得最长的一次是在里面坐了八九个小时,中间连厕所都没下来上。现在工期紧张,他每天上班带加班的时间是十几个小时,连吃饭都是在驾驶室里吃。噪音、震动、旋转这就是冯师傅工作的环境。“每天下班后除了睡觉啥都不想干,太累!”他说。“活路多、苦、赶、累,好多年轻人都吃不下这个苦,工地上最多的还是干了多年的老工人。为了尽快完成工程,大家都在拼!”项目经理感叹道。
城市道路改造 旋挖钻操作手在“针尖上跳舞”
2012-05-30 13:58:16 来源: 中国路面机械网
导读:为了缓堵保畅,成都市加力加劲,实施了一系列道路改造工程。目前全市1/5的城市道路都是施工现场,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尽早营造出一个道路通...
新闻投稿: news@lmjx.net
关注中国路面机械网微信公众平台
了解工程机械每日动态
微信公众账号:lmjx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