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7月5日宣布年内年第二次降息,颇出市场意料。此前,坊间预测多力主“降准”而非“降息”,而重新启动“不对称”手段降息,更令分析人士直言“有深意”。
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央行此举释放出强烈信号,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业手握存贷差已赚得盆满钵满,应向实体经济“让利”,从而推动经济“回温”。
自去年末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渐行渐宽”,连续两度降息、三次降准、四轮逆回购,均意在为市场注入资金,从而加大信贷投放,支撑经济增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信号非常明确”,央行就是要向市场表明支持实体经济、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决心。
宗良同时表示,不对称降息是中国央行刺激投资和消费、应对经济低迷的一个重要举措,“也能让大家明确感觉到,中国当前推动的利率市场化之路,已经不再有任何往回走的空间和余地了”。
宗良认为,央行此次将贷款利率水平下浮达30%,相当于将贷款利率“放开”:由于当前存贷款利率差不断缩小,银行基本不可能将贷款利率真的下浮30%,因此在今天形势下,此举几乎等于允许各个银行的贷款利率“自由化”。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记者表示,此次央行降息“时点早于预期”,主要原因是今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1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上周末中国官方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刚刚创下7个月新低。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在二季度将跌至8%以下,进入“谷底”,此时必须有实际举措,让市场上的资金真正投入到支撑经济增长的实业中。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也表示,央行连续降息,表明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确实低于当局预期。他直言,“利率政策是一种相对绵软的政策,需在更长时间内才能发挥作用,只要未来能够将浮动区间用足,已无继续调整的必要”。他预计,未来央行应该会更多关注贷存比、资本冲足率等监管指标对信贷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