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湘军”享誉全国,湖南如何迈上文化强省的道路?农业大省怎样在工业领域突围?中部湖南怎样通达南北,贯彻东西……对于这些疑问,10年间,湖南人探索的脚步不曾停歇,三湘热土奋进“求解”的鼓点声声激越。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句俗语陈述的是湖南人具有的一些特质。这样的精神“因子”又怎样推动湖南前进?请看3个湖南故事。
出版湘军
改革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出版湘军”领军人物、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的个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做过大学老师、酒店老板、报纸媒体人。如今他最心仪、最钟爱的还是出版业。
2007年接任湖南出版集团“一把手”的龚曙光,带领湖南出版人取得了一番颇为辉煌的战绩:去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利润7.3亿元,比上年增长39%;中南传媒全年营业收入58.57亿元,同比增长23%。
总结过去10年湖南出版产业发展,龚曙光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革。2010年10月28日,这个日子龚曙光牢记于心,脱口而出。这一天,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而来的中南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天,以“多介质、全流程”为概念的中南传媒创造了多项纪录,一举成为市值过200亿元的中国出版传媒板块龙头股。
中南传媒主动出击,布局数字出版的产业格局:与华为公司共同注资3.2亿元重组天闻传媒,打造数字出版平台、电子书包基地;与中国联通合作打造联通悦读基地,成为数字图书精品阅读的唯一内容运营商;与中国移动合作共建覆盖全省各县市的手机报网络……
通过改革,成为出版走出去的领头羊。今年2月6日下午,中南传媒与法兰克福书展战略伙伴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包括资源共享、版权交易、出版培训、业务交流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这标志着,中南传媒在走出去方面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改革,自身的身份、体量就无法评估;体制不能与市场对接,发展理念就不会与时俱进,更无法与国际市场平等对话这是龚曙光最深的体会。
竞争赢得市场话语权
如今,提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定绕不开湖南。
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大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其中湖南企业实现的总销售额约1700亿元,占全国1/3以上的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位。
从长沙黄花机场到市区不足15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三驾马车”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
面对这样的同城同业竞争,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很“享受”。
992年,“教书匠”出身的詹纯新毅然带领7名员工、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迈出了中国科研院所改革具有标杆意义的一步。
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中联重科角逐竞争场递交的答卷堪称优异,而它仅是湖南机械工程行业的一个范例。10余年来,以中联、三一为代表的湖南工程机械企业保持了60%左右复合增长率,45倍左右的投资回报率,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用詹纯新的话来说,竞争逐渐内化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技术创新不断升级。在湖南,几家标杆企业你追我赶,66米、72米、80米、86米……“中国泵王”的高度不断被刷新;引领行业不断进步的全球最大塔机、大吨位挖掘机、沥青摊铺机等新产品、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输往全国,走向世界。
国际化道路不甘人后。2008年,有着8次成功并购经验的中联重科联合其战略投资者,斥资2.71亿欧元,获得了赛法100%的股权;今年春节后,三一重工宣布收购全球混凝土泵第一品牌、号称“德国大象”的普茨迈斯特,上演了一曲龙象共舞的开年大戏。
这样的竞争对话,在长沙不断上演,人们开始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