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主要经济体欲振乏力,钢铁、煤炭、水泥、冶金等产业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似乎都笼罩在一种焦虑和不安中。低端制造的弊病、产能的过剩、出口的受阻,让很多企业纷纷大幅度减产,一批新上马的项目也因各种因素停滞不前。而在这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有一家企业却“越战越勇”,继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完成一座世界最大规模矿用车生产基地之后,又接二连三地研发出系列化自主品牌电动轮矿用车。近日,一份特雷克斯本部的统计资料显示,该公司2011年矿用车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小松公司,成为世界矿车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一极。
这家公司就是坐落于我国工业重镇包头的中国矿车行业龙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北方股份公司。谈及它的崛起,业界普遍的看法是该公司产品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且与进口产品相比,售价及维护成本较低。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国产化具有的性价比优势。拥有性价比优势固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法宝,但仅仅依靠性价比优势就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大潮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吗?事实上,性价比优势绝对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企业的基业长青,靠的是各种因素组成一个综合体而共同发挥作用。
作为中国合资企业成功运作的典范,作为中国矿车制造业的一面旗帜,回顾该公司走过的24年历程,可以说,它胜出的关键在于成功地演绎了从“跟随者”到“超越者”的角色。发展之初,站在它面前的有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别拉斯、日立等一大批重量级对手。它以世界矿车巨头为榜样,走模仿再创新的道路,耐心地跟在巨头们的身后亦步亦趋,瞄准世界前沿技术,从机械传动矿用车的技术吸收到国产化比例达到百分之百,再到系列化电动轮矿用车的自主研发,它不断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蚕食对手的市场份额。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小富即安”,而是将获得的利润再次投用于研发,从而带动更多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它始终保持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并最终冲进了“领跑者”的队列,从而赢得三分天下。
除了主打产品拥有行业领先技术之外,该公司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强大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而这一辉煌战绩的取得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国际化版图是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一块一块开拓出来的。作为起步晚、基础薄的矿车企业,它一直面临以小搏大、虎口夺食的压力。但它从来没有向国际大鳄低头示弱,而是敢于向强大的竞争对手发起攻击,顽强拼杀,一点一点扩大自己的份额。其主要的“成功经”是与大型央企合作,在国内通过占据典型市场,进而实现全国覆盖,在海外通过借船出海,进而敲开国际市场大门。在取得市场攻坚胜利的同时,北方股份人深知,要想实现持续销售,仅仅占据了市场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牢牢巩固住市场,这就需要借助完善的服务。公司抓住了国外厂家布局战线过长,难以保证服务及时到位的缺点,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以为客户提供完备的采购解决方案为目标,着力构建销售、融资、租赁“三大平台”,通过不断提高客户需求反应速度,缩短备件供应周期,成功地将客户利益和企业发展绑定在了一起。与客户之间的往来,除了初期的整车销售外,还包括后续的产品升级、技术服务等。它抓住了客户的根本需求,因此其收入是刚性的,赢利是持续的,这和一般的销售是两个层次。
如今的北方股份,已从成立初期的行业低端位置跃升成了行业的佼佼者。它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矿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它逐步让“中国制造”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让“中国创造”改变了世界的眼光。但在成绩的背后,它也开始遇到了一些“麻烦”,企业活力的缺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僵硬已经成为了制约它快速发展的“软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百年来,孟子的名言不知在多少企业的存亡中得到印证,作为企业领路人之一的该公司总经理邬青峰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针对公司内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安逸思想,长期与严酷的市场竞争打交道的他意识到,必须坚决遏制住这种危险的苗头。2011年末,《北方股份报》在头版刊发了《北方股份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和应对措施》一文,喊出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时代强音。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在内部刊物上大谈危机,首次拉响“冬天”的警报。在警报声中,很多人的消极懈怠思想逐渐消除了,很多人的奋斗意识被重新唤醒了;在警报声中,北方股份国内外市场拓展一路高歌猛进,当年销售收入顺利突破24亿元大关。跨越式发展业绩的背后,是北方股份人长期以来信奉的法则——危机生存。它提醒企业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断自省,时刻改善,为明天的变化做好准备。当然,仅有认识的提高还不行,必须还要有行动。很快,我们就看到了北方股份的“大动作”——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