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仍缺乏了解
除了高昂的税收和频繁多变的政策,巴西对中国缺乏了解,两国的地理距离,以及时差、语言文化沟通上的问题,也阻碍了中国产品进军巴西的步伐。
乌塔称,近年来巴中贸易飞速发展,不过中国对巴西矿业等原材料的需求,大于巴西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这与巴西对中国缺乏了解有很大关系。
一位在圣保罗经营节日服装租赁的巴西商人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在巴西国内采购服装的成本越来越高,他开始考虑从国外进口,先是想从美国进口,后来发现美国服装多数在中国生产,也有朋友推荐他到义乌考察和采购,他因此萌发了到中国采购的想法;不过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以及语言沟通,贸易条款不一致等各种困难,他至今尚未跟中国厂商建立贸易关系。
在王春雷看来,解决中巴贸易的关键在于相互理解,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有良好愿望,却缺乏良好途径,两国通过举办类似广交会等活动增进了解就显得很重要;在巴西采购商多次参展广交会,以及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宣传下,加上中国商品逐步树立起“物美价廉”的形象,中国企业也越来越注重自律和规范,近年来巴西人对中国的印象已经有非常大的改观。
不过,由于巴西教育体系并不强制要求学习英语,因此巴西精通英语的商务人士并不多,而中国精通葡萄牙语的商务人士数量也有限,这造成了双方沟通困难。跟本报记者一同前往巴西寻找客户的中国厂商,与巴西潜在买家沟通时,不得不重金聘请翻译。此外,“中巴时差11个小时,正好黑白颠倒,巴西人又不会为了工作加班,时间凑不到一起。”王春雷称。
双方市场需求互补
尽管中国企业进入巴西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因市场需求互补,以及巴西工业产业链的不完善,使得无论是企业还是中介机构,都对双方贸易往来充满信心。多位巴西企业高管表示,中国生产成本低于巴西国内水平,这使得双方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王春雷认为,中国和巴西是比较匹配的市场互补关系。一方面,巴西的工业体系不完整,很多原材料、设备、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而中国在工业方面的制成品发展较快,产品也符合巴西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另一方面,巴西是农业和矿业大国,这些原料也是中国需要的。
Luciflex汽车零部件集团在巴西已有46年经营历史。家族继承人、集团董事Giancarlo Durazzo称:“巴西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巴西工厂想要发展必须跟中国合作,不然很难走下去。”自上世纪90年代初,Durazzo开始设厂生产零部件,此后转为从中国进口,公司也从一个500人规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转为只有30人的同类进出口公司。
像Durazzo这样想与中国“套近乎”的巴西商人并非个例,在他们眼中,与中国合作意味着成本摊薄、价廉物美,利润赚取空间加大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Charbel K.Maluli认为,就LED行业来说,由于巴西国内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税收成本都非常高,他正在努力寻求与中国厂家合作。他曾经计算过,如果把原材料从巴西出口到中国,在中国生产组装后再运到巴西,成本可能比在巴西本土生产还要低不少。
里约热内卢州工业发展公司(CODIN)(与政府部门合作的非营利性组织)负责人称,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商家来里约热内卢投资,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IT科技行业,某些行业可以申请相应的税收减免。
对于近日巴西推出的660亿美元经济刺激政策,潘建岳认为,这个计划主要是为了在世界杯和奥运会来临之前推进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外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对建材等基建行业,企业要了解这些政策从而规避巴西繁重的税收和保护政策,及时抢占项目商机。另外,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相关纪念品也会在巴西越来越受欢迎,这些小商品可能涉及玩具、服饰等行业,而这些一向都是国内中小制造业的强项。
“要趁着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契机,让更多人认识到优质的"中国制造",趁这个机会获取巴西市场的认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的品牌形象。”潘建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