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自今年5月以来首次回升,提升至49.8%,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开始改变,制造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指数小幅上升制造业面临困境
有分析指出,9月份我国制造业PMI回升,一方面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工程机械、有色金属、铁路货运等微观信号也显示出我国经济已有筑底迹象。
不可否认,9月份制造业PMI回升的确有季节性因素,但回升原因是我国经济中利好因素在不断形成,随着包括加速投资、稳定外贸等“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四季度我国制造业活动有望温和改善。
实际上,在9月PMI主要分项指数当中,多数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主要先行指数回升明显,显示出国家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逐渐显现,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稳中略升。
9月20日,汇丰中国公布的9月份PMI预览值也小幅上升至47.8,但仍处于50荣枯生死线下方,而且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产出指数创10个月来最低水平。有观点认为,在此情形下,我国制造业PMI能否助力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有待观察。而且,制造业PMI分项指数中的购进价格指数9月继续抬头也值得警惕。
据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上升4.9个百分点,意味着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一方面,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使得通货膨胀有了一个新的土壤。另一方面,在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原油价格出现明显回升,曾经一度突破100大关,给我国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第三个原因是,9月份随着“双节”的临近,食品因素再度成为通胀新的导火索。
总的来看,虽然9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出现回升迹象,但各项指数中多数位于50%以下,说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收缩状态,制造业仍然面临困境。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处于高负债境况,市场内需比较疲弱,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减库存状态。
调控政策显效仍存下行压力
今年以来,我国从财政补贴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到各部委密集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服务行业、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稳增长”被放到宏观调控更加重要的位置。
有专家认为,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力地增加了国内的有效需求,为企业恢复扩大生产经营活动加油助力,推动了9月份PMI止跌回升。同时预示着10月份企业的生产活动会比较活跃,我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
但9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多数分类指数低于50%。其中PMI受食品、饮料、烟草、服装、医药等民生行业上升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节日效应带动色彩。而基础原材料行业仍在下行,设备制造业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回落势头,表明当前国内生产性、投资性需求还需进一步提升。另外,最近两月购进价格指数回升明显,结合国际上许多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普遍采用宽松货币政策,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加。
特别是“十一”黄金周长假,中秋国庆连休8天、高速免费通行,加上一些景区降价,大大刺激了百姓出游,重点景区都出现了人员井喷式拥挤,对我国经济的拉动非常大。据测算,仅全国减免高速费或达200亿元,由于这项减免,200亿元有机会“让利于民”而转化到消费市场中。
种种迹象表明,10月份我国经济指标将继续向好发展,但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根本消除。专家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出口,稳固经济增长的基础,同时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促进新兴产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