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普茨迈斯特公司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的欢迎晚宴上,梁稳根曾几乎使用了汉语中最华丽的词汇:“作为混凝土机械制造业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大象的技术和产品,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既是我们希望超越的目标,也是我们长期学习的榜样。”然而收购“偶像”,也成为追赶时代暂告段落的标志。
告别高增长时代 几度沉浮再上征途
就在盛宴之中,很多“听风者”品出了不同滋味,他们担忧周期性风险一旦来袭,自己很可能不堪一击,而沿着原来的路线继续奔跑,则可能跌入断崖,成本上涨、订单减少、融资风险让他们开始思考转型。
“中速增长时代”生存法则,最重要的变化是决策思维的变化,从过去的抓机会、重规模,到选机会、重细节。这将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经济高速发展时,机会无处不在,但需要规模才能捕捉,制造企业延续了以发展作为主题的增长模式,大和强是关键词,如今则需要更注重投资机会的选择与细节把握。
高增长时代,中国制造企业多习惯走实用路线,就是通过低成本抓住机会快速扩张,先把市场占领,拥有规模优势。以沙钢为例,它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秘诀之一就是在宏观调控时数次逆流而上,扩张产能,兼并收购。
当然,多元化并不是唯一出路。我们的重点应放在企业运营的精细化方面,美国企业自身发展逻辑比较强大,主要不是依靠经济发展周期来调整自身,但中国企业受政府影响比较大,往往要通过经济周期来实现自身转型。
“中速增长时代”的第二条路径是加速推进国际化。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掀起出海潮,工程与起重机械进出口贸易2004年之前都是逆差,2010年以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陷入低迷期后,海外的技术与市场就显得更加珍贵。“国际化确实能够给我们拓展事业,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说,如果把客户和市场集中在一个局部,就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据悉,除了收购大象外,它还在欧洲寻找其它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