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7日,省政府在徐州召开现场会,吹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攻坚决战的“集结号”。
国务院要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在2013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通水。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能否如期、稳定调出合格清水,直接关系这一国家战略的成败。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底率先实现沿线水质稳定达标。各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展开协同作战。截至去年底,沿线共建成污水处理厂80座;水利部门积极实施截污导流工程,纳入原规划的4项工程已全部完成;交通运输部门按时按质完成了苏北运河船舶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等。与省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的沿线8市人民政府,同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力推进水质达标工程。
群策群力之下,我省南水北调沿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不过,攻坚决战阶段,任务仍然“异常艰巨”:
今年4月,国家发布的“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对南水北调水质目标考核要求有了大幅提高,考核指标由原来的6项增至22项,考核断面由原来的14个增至15个,客观上增加了达标难度。而从目前的水质情况来看,断面水质波动较大,与稳定达标还有差距。
另外,治污工程的建设进度也不容乐观,部分项目尚未启动。还有船舶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截污管网不到位等一些“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各位务必清醒认识严峻形势,迎难而上,不辱使命!”现场会上,副省长许津荣表示,省里近期将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和调度督促力度,针对影响水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确保水质达标。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紧张动员起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组织领导上切实加强,从工作措施上全力以赴。
南水北调江苏沿线,徐州的考核断面最多,全省15个断面占了6个,治污任务也最重,但通过不懈努力,治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徐州的主要经验有三条:一是责任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现场调研、专题研究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分管副市长每周现场调度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专门成立南水北调工作指挥部和办公室,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总指挥,安排专项经费,集中办公,统筹指挥。把水污染防治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机制创新。今年3月,徐州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推行水质达标区域补偿的地级市:每个月对京杭运河徐州段、房亭河等重点河流、重点断面进行考核,不达标者需向市财政缴纳补偿费,优先用于下游水污染治理,目前已收到补偿金610万元。此外,徐州还推行了“河长”负责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金制度、断面保护区制度等创新机制,对水质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一断面一对策”。徐州对每个断面一一进行“望闻问切”,分别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实施多维度综合治理。“徐州的做法值得借鉴。沿线各级政府要把南水北调治污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履行治污职责,尽快改善断面水质,确保清水北送!”许津荣强调,凡年底不能实现稳定达标的,省政府将对政府主要负责人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