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12时26分,新疆哈密至罗布泊铁路建成开通仪式在哈密铁路南站举行。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57001次货物列车自哈密南站驶向“死亡之海”--罗布泊。罗布泊,这个因1964年原子弹爆炸而闻名于世,也因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遇难而神秘莫测的“生命禁区”,正式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
据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总经理张挺军介绍,这是我国穿越戈壁沙漠、在大面积岩盐地区修建的里程最长的干线铁路。铁路北起在建中的兰(兰州)新(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双线哈密南火车站,途经花园乡、南湖、沙哈、巴特、鲢鱼山、黑龙峰、多头山、东台地、罗中9个车站,直达罗布泊。由铁道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合作建设,正线全长374.8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侧、若羌县以北,这里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上个世纪初湖面仍达500平方公里。但到20世纪中后期,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逐渐萎缩,1972年彻底干涸,成为“死亡之海”。哈罗铁路沿线是戈壁盐碱滩,全年365天有近200天刮大风,最大风力超过13级。正所谓“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区,风吹石头跑。”
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三公司哈罗铁路项目经理王玉贵告诉记者,穿越“死亡之海”的哈罗铁路有85公里长的路基要经过罗布泊盐湖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硫酸盐岩盐来填筑的路基。十四局集团与科研部门联合展开技术攻关,通过反复的研究实验,有效解决了岩盐路基施工技术难题,使线路的沉降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确保了路基的稳定可靠性。两年多来,建设者们战风沙,斗酷暑,抗严寒,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让钢铁大动脉挺进罗布泊腹地。
据了解,罗布泊拥有全国储量第一的钾盐资源,产量大约在5亿吨,哈罗铁路的开通,将大大缓解我国钾肥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哈罗铁路沿线的大南湖煤田预测煤储量达230亿吨,这将使哈密地区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核心输出口。
哈罗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为国家Ⅱ级单线铁路,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规划输送能力为货运每年3000万吨,可以满足沿线货物输送需求,目前已经使当地企业钾肥出疆的运输成本由每吨150多元降到70多元。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哈罗铁路还将与哈密--临河铁路相连,形成新疆与西北、华北地区客货交流的新通道。它对于开发沿线矿产资源,加快南疆地区脱贫致富,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以及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