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差距。
另外很重要的是,奥巴马上台之后搞了一个项目,核心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很多政策上都有优惠,包括税收,包括人才,包括一些配套的设施等等,进一步使成本差距缩小。
另外一个因素可能和产业自身特点相关,现在企业非常重视消费者需求,而消费者需求变化很快。那么企业响应速度就要更快,为了更好满足美国市场,就希望美国企业能够真正在本土生产。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叫供应链风险,所谓供应链风险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它的安全性,这也使得美国企业必须有一部分产品能够在国内生产。因为上述因素,有一部分美国企业可能会考虑要么回到美国,要么加大他们在美国的投入。
重振美国制造业这样的口号提出来以后,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
徐沪初:重振制造业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意义,一个是经济的意义。奥巴马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我觉得他更多还是从政治角度上考虑。
经济上,从市场角度有一定的需求,因为美国现在制造业的能力,只能满足它国内需求的75%左右,还有25%没有满足。在成本的角度,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成本差距一直在缩小,缩小到一定程度,美国企业就会有一种动力要回来,可能会把它定义叫逆向回流,最后转移出去的产业最先回流。
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的高技术导致了高附加值,它的劳动力要素成本占价值的比例比较低,技术所占比例比较高。这使得它能更容易摆脱对于基层资源型国家和地区的依赖,能够在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生产。
从大的企业主体来说,现在这个回流应该还不是太明显,我觉得回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一部分很少的企业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