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集团在控股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后,也预示着这个以装载机为主业的老牌国企开始迈入混凝土机械行业。山推、柳工的进入,加上徐工集团混凝土机械产业的日益扩大,将与“称霸”混凝土机械行业多年的业界双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形成直面竞争。目前,三一和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5.0%,其中混凝土泵车更是做到了90%的市场份额。而徐工、柳工等工程机械巨头也凭借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成套设备产品定位正积极抢占高端市场。随着三一、中联重科、徐工完成对普茨迈斯特、CIFA和施维英的收购,这些企业正全面进入技术整合和品牌融合阶段,但可以想象,这一过程不会太容易,需要不断地磨合和妥协。
然而众所周知,混凝土泵车技术门槛颇高,没有相关基础的企业要生产出具备高质量的泵车产品一两年之内难以实现。目前,中国众多从未接触过混凝土机械制造的企业进入泵车制造领域,是否具备生产“好泵车”的技术能力令人怀疑。与已经具备成熟技术与销售渠道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进行竞争市场前景恐怕并不乐观。
2013年中国混凝土机械:成熟期下的冷思考
混凝土制造企业、建筑单位以及租赁行业大概占据了混凝土机械市场80%以上的采购份额。随着海螺、山水、冀东、亚泰、华新、华润等大型水泥企业纷纷进入混凝土市场,这些公司强大的组织运作能力和成本优势将带来新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地方性企业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比如上海建工集团,其旗下企业混凝土生产总量占到了上海地区混凝土总量30%的市场份额,这将进一步提升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对混凝土机械产品的规模、品质和服务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纵观2013年,我们预测混凝土机械行业整合会进一步加剧,产品也会向轻量化、大型化、高端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但这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新机的销售空间将受到升级换代产品的进一步挤压。那些生产规模不大、成本却居高不下的中小企业,则需要在龙头企业边际效益递减定律下,寻求细分市场的突破口。
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混凝土机械行业最大的发展机遇依然来自城镇化红利。但不同于以往政府主导、房地产开发、面积扩张的“人造城镇”,如今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将走上一条更高效的投资路线,即城市群建设,这样不仅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也提高了城市资源配置。在这条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轨道交通板块将最先启动。由于城市群是地域集中城市的联合体,因此它的发展必须依赖通畅和低成本的物流、客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轨道交通相对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具备节能减排、节约土地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物流和客流的成本。由此可以断言,未来的交通运输,城市内依靠地铁和轻轨、城市群依靠城际轨道,而城市群之间的客流则依靠高铁。
据悉,2013年城轨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00亿元至2900亿元。其中路基工程基础施工、桥梁工程的混凝土预制箱梁或现浇混凝土箱梁、隧道工程的混凝土喷射以及站房工程的建筑安装都需要大批优质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能够满足这些大型工程复杂需求的混凝土机械企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红利的最先受益者。
总体来说,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个年头,中国混凝土机械产业和市场仍处于发展的机遇期。行业企业应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服务水平,并继续做好行为自律工作,同时推动混凝土机械产品不断向海外市场发展。【中国路面机械网记者独家采写,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