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全长11299米的准池铁路朔州隧道,经过十二局集团参建员工18个月奋战,胜利贯通。
准池铁路是连接大准和朔黄铁路的一条重载运煤专线,北起大准铁路外西沟站,南至朔黄铁路神池南站,线路全长179.862千米,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朔州隧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准池铁路朔州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主要为风积砂质黄土,洞身围岩以水平岩层互层石灰岩为主。隧道地下水主要有岩溶裂隙水、松散岩类裂隙水,地质有岩爆、岩溶、湿陷性黄土及7条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施工极为困难。
自2011年11月开工以来,十二局集团项目部运用根据围岩岩性采用不同的施工工法,正洞隧道Ⅱ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或正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Ⅴ级围岩一般地段及Ⅴ级围岩浅埋地段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在水平岩层施工中,采用不耦合装药爆破技术,使炮孔压力低于孔臂岩石的抗拉强度,控制光爆孔间距,在不耦合装药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光爆孔间距、爆破层厚度、装药集中度、炮眼深度,提高了工效,确保了安全质量。项目部还研发出了“迈式管棚处理风积砂质黄土隧道塌陷下沉侵限工法”,破解了施工难题,确保了施工中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针对施工难点,项目部大力开展工艺创新和科研攻关,加强对湿陷性黄土土体性质研究,分析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与开挖工序、黄土含水量、雨水的关系和变形规律,得出变形稳定性控制的参考指标,成功攻克软弱围岩钢拱架锁脚锚管加固控制技术等难题;通过现场全过程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和试验,总结出一套安全、快速通过土石分界地段的隧道施工工法。这些技术为同类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研发国家发明2项、实用新型11项,成功申报山西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3项施工技术被评为山西省工法。施工期间,“科技创新攻关岗”完成的《降低喷射混凝土回弹量》问题解决型成果和《隧道软弱围岩钢拱架锁脚锚管加固连接装置的研制》先后荣获山西省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优秀QC小组一等奖。开工两年QC成果年年获奖。
准池铁路朔州隧道的贯通,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池铁路建成后年运输能力可达2亿吨以上,成为神华集团朔黄铁路上游第二条煤炭集运大通道,准池铁路将成为神华集团矿、路、港、电、航、油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扩大我国煤炭出口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