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以来,热钱流入速度加快,外汇占款被动增加。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和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管理,借此应对热钱流入威胁。此后不久,停发17个月之久的央票也重新启动。央票重启的信号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转向偏紧?
一家国有银行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对财新记者表示,央票重发更多是心理层面影响,如果流动性趋紧推高资金成本,央行随时可以缓发或调整步伐,使得资金成本不至于攀升。“(这次重发)主要还是担心热钱,如果热钱不再流向中国,央票的意义其实也不大。”该交易员称。
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近期动作频繁,皆因热钱流入威胁增加。欧洲央行5月初降息后,其行长德拉吉仍坚称“随时准备再次行动”;澳大利亚、印度、韩国也在近期接连降息;日本仍在延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因素均可能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多压力。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认为,外汇占款增加是央票重发的直接触发因素;回购工具同样可以管理流动性,但央票可以做到更大规模,对冲效果也更强。不过,对冲力度虽然增强,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会从紧,政策的影响到底怎样,还是要看宏观经济和利率市场的走势。
在石磊看来,热钱压力增加更多因为息差交易的升温,国内外利差较高,人民币趋势又比较稳定。央票推出与否对利差和汇率影响不大,因此,央票重启无助于抑制息差交易。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而很多低息货币融资成本接近零,中国降息之后,利差缩小,资金进入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小。不过,一位外汇交易员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就算央行降一次甚至两次息,利差还是很大,难道中国也能像美国、日本一样搞零利率”?
斐思伟认为,今年下半年的时候,美国经济数据可能走强,货币政策将收紧,欧元区经济也可能表现不错,市场上的投资偏好也会从息差转向经济基本面,届时,中国的热钱困扰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大。
另一家海外投行的利率分析师则对财新记者表示,市场的分歧还是在于中国到底会走向哪里?“比如大家说改革,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些会给海外资金一些想象空间,但不要忘了,房地产调控还在继续,而且,经济能否延续高增长,还是存在很多变数的”。
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短期游资更青睐股市、房地产市场交易,但目前A股走势存疑,房地产调控也仍在延续。虽借入日元、欧元可享受利差扩大,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但这种资金转向速度也同样迅速。“很多人都不相信人民币会以这种速度持续走强,在某个位置,市场也许又会形成比较强的贬值预期了”。
改革或提速
中国2013年的关键词是改革。伴随着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全新的执政理念和方针将指引中国经济未来数年的发展方向。改革指向何方?又将如何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步伐临近,市场开始出现更多的期待和猜测。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坦言,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中央财政持续负增长,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正因如此,较之货币政策转向,市场对改革的期待更为热切。从现在开始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改革将成为政策主旋律。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正持此看法。他认为,今年政府主要会做两件事,一是推出政策,防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二是加速改革,让民众对中国未来重拾信心,但是会通过逐步缓行的方式推进改革,以减少改革压力。
李稻葵称,在经济领域最有可能抛出的改革议题,包括公共财政和户籍管理制度。同时,也将加速金融领域的改革,不仅包括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也会考虑增加中国海外投资渠道。
汪涛也认为,政策宽松将更多以推进改革的形式出现,而非刺激政策,包括减少行政审批、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并在财政和金融改革方面出台具体措施。
巴克莱资本5月13日的报告透露,七个由政府高层官员及政策顾问组成的独立工作小组正在起草改革方案,涵盖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生产要素价格、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社会收入不公与户籍制度等领域。上述改革方案预计将提交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