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机械工业“三基”工作推进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预计,下半年行业强劲回升几率不大,仍将以平稳为主基调。预计全年行业增速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产销增速预计在12%左右;利润增幅8%左右;出口增长8%左右。其中,出口增幅或将不足8%。同时蔡惟慈建议,勿以短期刺激政策强拉速度,政府部门应注重规范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利用内需资源,培育高端自主品牌。
警惕五种短视倾向
蔡惟慈将当前机械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总结为:缓慢回升、温和增长、平稳发展。主要困难仍然是:需求不旺、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突出亮点是:外延扩张降温、创新日趋升温、市场倒逼转型。
从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看,尽管今年宏观经济环境比上年有所回暖,通胀风险缓解,需求形势略好于上年,但程度有限;成本上涨、价格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压力仍在增加;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利于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由于行业发展形势不好,很多企业对行业缺乏信心。加之竞争加剧,效益下降,行业内出现了值得警惕的几种倾向:
过度进行降价竞争。为了降低成本,部分企业不惜在材料和工艺上动脑筋,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在质量检测标准上实行“边缘”政策,甚至某些知名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甘冒风险者。
在“宁丢利润不丢市场”的思想指导下,进行非理性销售,赔本赚吆喝。有些企业不但在国内打乱仗,而且到国外恶性竞争。不但自己活不好,而且搅乱了全行业的市场秩序,使业内企业都失去应有的合理利润和发展后劲。
部分企业负责人的精力用于跑市场、压成本,无力顾及质量管理,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品牌信誉受损。甚至出现了一些曾经取得自主创新成绩、已经具有成功业绩的高端产品生产企业,在再次拿到用户订单、投入生产时,却质量事故频发,让用户对国产化信心动摇。
不切实际地压低配套协作伙伴企业的供货价格,使供应商失去合理利润,也失去精益求精、不断改善供应质量的积极性,最终危及自身。
过度裁员。部分企业不但裁减一线普通员工,而且少数企业连技术骨干也被殃及,企业长远发展前途令人忧虑。
“以上倾向十分危险。”蔡惟慈提醒企业,这些短视做法对企业今后的前途十分不利,也和全行业“由大变强”的努力背道而驰。这样做或许可以解一时之难,但极不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伤及企业信誉和发展后劲,恶化全行业发展环境。最终只能使企业自身和全行业陷于更大的困难之中。
企业期盼政策扶持
自2011年以来,机械工业就已告别高速增长周期。需求趋缓、增速下行的困难日子已两年有余。“如不采取刺激政策,低速增长、颇为熬人的时光还会持续很久。”蔡惟慈表示。
从目前来看,在机械行业,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已成结构优化调整的大敌,病根之一就是各地为做大本地经济规模而竞相出台超额优惠政策,分割市场、扭曲市场,导致优难胜、劣不汰。对此,蔡惟慈建议,政府部门要从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入手,为转型升级改善发展环境。要有意识地利用“市场竞争”这一无形之手去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在培育高端自主品牌方面,当前,机械企业已普遍认识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局面是困难之源;也都认识到出路必须是向高端(包括高技术新产品和高质量的传统产品)升级,并为此明显加大了投入。但除了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外,还深受高端市场培育难之制约。高端市场培育难,一方面表现在自主品牌不响亮,产品研制出来了,用户不信任,市场难打开;另一方面表现在外企极力打压,一旦国内企业在某高端产品上有突破苗头,他们马上大幅降价,以拉拢用户,封杀自主品牌成长空间。
对此,机械行业企盼以国家之力,用好国内宝贵的高端装备需求资源,加强采购引导,培育自主产业。蔡惟慈表示,行业脱困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但这种政策不是短期的刺激政策,而是出台和创造对行业自主创新、高端品牌培育的扶持政策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