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张延淼从柳高毕业后,考入广西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河池龙江机械厂做技术员。那时他在工厂里主要画些油画,画得最叫响的是一幅《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一出笼,就让人们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1966年去“四清”时,他当了一年“农民伯伯”,专门搞阶级斗争展览。“那时的画,大多是画时事性的,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时就画了一些地主如何剥削农民的连环画。”张延淼笑谈往事。
“文革”结束后,全国上下吹响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作为技术骨干的张延淼积极投身到技术工作中去攻坚克难,为了努力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这一时期,他把自己喜爱的绘画暂时搁置一边。
“搞技术工作看似与绘画不搭界,其实技术工作中的机械制图对投影、透视非常清楚,跟人物投影、透视多少还是绘画有些共性的”。张延淼如是说。
“学生”折服教画人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高级工程师,张延淼退休后,有好些私企老板想请他去发挥余热。这时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工作,可以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另一种是投入绘画,活在自己的精神境界里。
他选择了后者。
退休后的张延淼最先在家中摸索了几年绘画,主要画些花鸟鱼虫。由于他认为自己的绘画多是些“野路子”,没有受到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于是他又上老年大学人物班学了6年。老年大学原来只开有花鸟和山水班,直到2004年才开办了人物班。张延淼在老年大学主要学理论及用色等基本功。老年大学的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大多画写意画,而张延淼则画功笔。他画画先用铅笔,然后用淡墨,再用浓墨,逐渐加深。他画了许多古代侍女图,也画了不少现代工农兵,还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又有特色,也是他最擅长的。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也临摩过一些中国名家的画,要不是落款署上他张延淼的名字,足可以以假乱真哩。
张延淼在专心绘画
在老年大学学习期间,张延淼常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校方见这个学生的水平如此高深,问他愿不愿意置换身份,由学生变成老师?他谦和地笑道:“不做了,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学生比较合适。”
不过,还是有不少喜爱绘画艺术的柳工在职人员提前“预订”了张延淼这个“老师”,希望将来退休后能够向他拜师学艺,以陶冶性情。对于这样的“预约”,张延淼总是以笑回报。毕竟是深受艺术熏陶的人,他的笑容显得过十分温存。(作者:刘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