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们不是第一次走入中南海,早在新一届政府执政即将“满月”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邀请了十位经济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到中南海座谈,企业方面,既有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也有美的、雅戈尔等民营企业掌门人。倾听来自一线企业家的声音,就是倾听生产力的呼声,可以从中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跳动的脉搏。
4月14日,发生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最温暖的一幕:中南海向民营企业家打开了一扇畅所欲言的门。在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企业问题亲自把脉问诊,其务实、严谨的态度令民营企业家们记忆犹新。这次座谈启发了李克强的思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一视同仁,让国有、民营、外资都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的竞争。
三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倾听专家企业家发言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民营企业家们也痛痛快快地“掏心窝子”,仿佛他们不是置身于中国最高的权力殿堂,而是公司里的会议室,以高效的节奏沟通着最普通的日常工作。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对总理倾吐了他的烦恼:“我们企业去年销售额达1100亿元,在海外6个国家建有7个生产基地,然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瓶颈,第一是海外融资问题,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允许有一定规模和资质的民营企业到海外融资。第二希望能够给予我们跨国公司总部资金运营的资质。”
方洪波还建议,希望今后国家尽量减少出台一些补贴政策,这样一些政策的刺激补贴,最终让市场竞争不够充分。要尽量靠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倒逼企业的转型。
李克强认真倾听,并用笔记录。他表示,“我们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个市场化的竞争在短期内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充分竞争,当然是有规则的竞争,对长期、对中长期都是有效的。我们不能因为短期的措施给未来市场化的竞争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这个政府就干预得多了。从信任到依靠,政商互相学到什么?
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表现,正是中国改革30年成功的重大标志。“联想之父”柳传志见证了中国改革的全过程,他希望通过办企业去尝试“高科技产业化”这件事。如今,他已率领联想从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书写了一部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时代的传奇。他坦言:“我从邓小平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
在一份针对100名企业家的调查问卷中,当问到:您最尊敬谁?您在商业上有自己的学习对象或榜样吗?答案惊人的统一———感谢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启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春天。“没有小平,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是企业家发自肺腑的感叹。
在10月31日举行的那次经济座谈会上,马云直言不讳地对李克强说:“中国经济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家的信心,而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信任。”李克强直言,“今天把你请来座谈,就代表着我们的信任。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总理的这个回答传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本届政府积极推动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职能改革,各部委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向民营资本扩大市场准入空间,特别是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到被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金融领域,允许创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对民营企业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今天,民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改革所将释放的巨大的红利。
企业家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充满期待。未来五年,企业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柳传志回答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让市场成为主导,一旦如此,企业家的作用就得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是只负责制定规则,你想往哪一个方向引导,就制定一个有利于哪方面的规则,而不是自己动手去帮助,让竞争不公平。为什么?有了规则大家就开始竞争,竞争之中谁有能力就走在前面,就会有突破。
“我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80年代末的时候,联想就是通过给外国企业做代理,逐渐具备了做自己品牌生产的能力,但是拿不到生产批文,计划体制没有给我们,于是我们就绕道香港,在香港办了公司,最后国家在发现了我们以后给了批文。结果是,当外国企业全都进入中国后,我们能够和国外企业抗衡,而且最后取得了成功,那时把我们压死不给我批文,现在就没有联想了。”柳传志回忆说。
柳传志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会以市场化为基础,更加放宽市场的力量,这些东西都已经有了很多解读。但是在运作中,我相信会有很多困难,是不是真的能够克服好这些困难,我们不是完全没有担心。当年朱镕基政府在1993、1994年的时候,由于经济过热,金融放得过于宽松,决心要把银根收紧,收紧了以后很多企业倒闭,矛盾一度非常尖锐,当时政府就突破了那一关,为后来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