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以“战略成就国际梦想,竞争决定市场价值”为主题的“潍柴2014年商务大会——卡车动力会议”在潍柴信息化中心大楼举行。本次大会潍柴发布了WP10四气门柴油发动机和WP12蓝擎四气门天然气发动机,除对潍柴卡车动力新产品、2013~2014年度的产品改进和后市场产品进行了介绍,大会也对2013年潍柴的卡车服务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卡车动力市场进行了分析。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刚表示:“2014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动机板块计划销售各类发动机72.4万台,较2013年增长11%。其中,卡车发动机49.8万台,同比增长15%;客车动力4.6万台,同比增长80%;工程机械动力13.4万台,同比增长24%;船电动力2.1万台,同比增长56%;出口发动机2万台,同比增长7.5%。集团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29%。”
■过硬产品覆盖全领域
当下,发动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过硬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介绍,潍柴WP10系列发动机市场保有量超过300万台,广泛用于各行业、各车型和各机型。此次发布的WP10四气门柴油发动机是在WP10产品基础上的全新优化,具有节油性和动力性强、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的特点。此外,WP12蓝擎四气门天然气发动机是在潍柴蓝擎柴油机基础上全新开发出来的国内惟一一台400马力以上的重型天然气发动机,该发动机性能优良、经济性好,是重载牵引车的首选动力。
打造全系列、全领域的动力产品是潍柴不懈的追求。2014年,潍柴将在完善产品性能基础上,进一步打开更多细分市场。卡车方面,采用四气门结构WP10和 WP12气体机新产品,与WP4、WP6、WP7系列“心动力”产品,成为2014卡车动力新卖点;工程机械方面,推出WP3、WP13两款平台产品,其中WP13产品是基于WP12蓝擎发动机的全新升级产品,同步开发的WP13气体机产品也为潍柴进军大型工程机械市场做铺垫;客车方面,打造全系列低转速气体机,延续潍柴动力产品在客车上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优势,平均百公里耗气比其他同类发动机减少2~5立方米,同时满足京五标准的气体机、柴油机在2013年下半年就实现批量配套;工业动力方面,潍柴在12M26基础上全面优化开发的12M26发电机型全新面世,打破国内800kW以上发电机组配套市场长期被康明斯垄断的局面。此外,潍柴在满足国五排放标准后处理系统及新能源科技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
潍柴卡车动力销售公司总经理程广旭表示:“潍柴过硬的产品是靠强大的研发能力打造的,我们拥有1500名优秀的研发人员,组建了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严格遵循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研发流程。”未来,潍柴在较长时间内将紧紧抓住排放升级和气体机两个方面,加大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力度,以适应国家政策导向满足客户需求。
■周到服务赢得市场认可
及时周到的服务是潍柴赢得市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据潍柴动力服务管理部负责人介绍,潍柴在服务保障措施方面有六大亮点:一是服务费用整体提升,包括底层补助在内的多种补贴都有所提升;二是社会服务站季度激励政策;三是新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强化实践培训;四是售后查询系统能够保证快速、准确查询各种产品;五是国四、国五诊断工具开发,如潍柴的智多星系统,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六是新服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满足日益增长的售后服务需求。
服务跟得上,才能换来客户的信赖。据介绍,潍柴“24小时派工关闭率”的提高为潍柴赢得了众多人气,这意味着潍柴售后服务24小时内帮用户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大大提升。通过开发应用服务管理辅助系统、实施工时费激励政策、完善考核管理机制等硬手腕,潍柴成功将24小时关闭率提升至71%。此外,海外市场也是潍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海外自营产品销售收入约1.15亿美元,各类发动机累计出口5万多台。2014年,潍柴将把服务站作为挥师海外的桥头堡,计划增加服务站至270家,同时加强对服务站的考核,力争服务5小时内到达占95%,一次完工率达90%,配件三天内达到占95%。
冯刚表示,潍柴将坚定不移推进由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大力推进服务产业化,充分发挥呼叫中心平台作用,为客户提供周到、快捷、灵活的服务;建立全球配件分销中心,扩大“车联我”、电子商务体系覆盖范围,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大的价值。
■着力打造竞争优势
2014年,发动机市场将如何变化,我们无法预测。但冯刚坚定地表示,为完成销售收入1280亿元的目标,潍柴将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三个竞争力,
完善一个体系即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三个竞争力分别是:
一,打造最具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将关注产品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使精益管理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制定各细分领域、细分产品的成本战略,全面导入价值工程理念,科学平衡产品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二,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坚持“以我为主,联合创新”,强化与科研院校、优秀客户的研发合作,充分发挥大研发体系的合力作用;加快H1、欧Ⅴ、180平台、新4L机等新产品开发进度,推进主要产品减重、降油耗、可靠性提升等工作,进一步重视对核心技术的研究,重点加强ECU、燃烧技术、后处理等方面的开发力度。
三,打造最有品质竞争力的产品。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品质管控体系,有效控制产品品质,持续提高客户满意度,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围绕产品品质提升搭建相匹配的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