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大城市这么拥挤,随着小城市发展起来,更多的老百姓在比较边远一点的城市生活,在汽车生产上有非常多应用我们的产品。
第三点,在减少污染方面,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产品。比如现在的锅炉在燃烧过程中的温度比较低,压力比较低,排出来的废气很多。下一代的锅炉高压、高温,我们生产的管路能够帮助锅炉烧出来以后的烟更加清洁。随着城镇化,热电,油煤转移到城市周围或者中小城市,这些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产品帮助城镇化的实施。
主持人:瑞典的企业在废物回收、环保方面都是做得很卓越,在中国现在大家都看到北京的雾霾天气很严重,也给环保敲响了警钟。你觉得在环保这块中国的市场机遇怎么样,山特维克在这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
张志强:实际上山特维克在环保这方面有重要的准则。你看我今天用的纸两边都打印。能够回收的原材料我们尽量回收,包括切削刀具,钨合金,钨本身是稀有金属,开发生产的过程有很多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钨合金的废旧材料回收回来重新冶炼使用,回收率达到60%、70%,这样就减少了对钨这个元素的消耗,能够真正持续性长期的发展下去。另外我们在矿山设备建筑设备,由于用的时间更加长,比别人多用两倍三倍时间,无形中实际上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因为如果能够用两倍三倍你的钢材、液压设备相对来讲使用的量就要更少一点,对环境的影响更少一点。包括我们在办公室有一定的比例,办公室的能源消耗有多少是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这对公司也有要求。北欧公司尤其山特维克对这方面非常重视。
主持人:我刚才走进来整体感觉山特维克公司内部装修很简约。
张志强:这是山特维克的文化,不像一些公司有特别豪华的大楼。我们公司总部都是非常朴素简单的,有些地方租在商业楼里面,很简单在几层楼里面看到几百名员工在商业楼进行运作,公司把这个钱真正投到研发里去,而不是投到装璜、宣传这方面,我们研发人员有几千名,全球四万五千名员工,几千名是研发人员,每年投入几十个亿在研发方面,在机械行业来讲投入几十亿的行业还是不小的投入,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我刚才走进来整体感觉山特维克公司内部装修很简约。
张志强:这是山特维克的文化,不像一些公司有特别豪华的大楼。我们公司总部都是非常朴素简单的,有些地方租在商业楼里面,很简单在几层楼里面看到几百名员工在商业楼进行运作,公司把这个钱真正投到研发里去,而不是投到装璜、宣传这方面,我们研发人员有几千名,全球四万五千名员工,几千名是研发人员,每年投入几十个亿在研发方面,在机械行业来讲投入几十亿的行业还是不小的投入,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
聆听客户需求
主持人:我们感觉北欧的企业都很擅长创新,这可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尤其瑞典是诞生诺贝尔的国度,创新无处不在,我们知道山特维克重视创新,能不能谈谈,山特维克是怎么创新的?
张志强:创新这个东西实际上很难描述,是很多不同因素融合到一块儿的结果。瑞典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生活发展,并不是强迫每个人按照既定的轨道来做,这激发了每个人的创造力。我有一个同事一直在公司做高管,他跟我讲,他和他太太两个人没有一点音乐细胞,但是他们三个孩子都搞音乐,有的是打鼓,有的是弹吉他,有的弹琴,他非常骄傲。他说虽然我们是做企业出身,但是三个小孩都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来过他的生活,创造出他认为最好的一种生活价值和幸福感,这是非常好的。这样的社会才能把每个人的潜质发挥出来,给每个人机会创造他所能够创造的一切,这样就形成了创新的精神。这是从国家角度讲。
从公司角度讲,我们也给每个员工提供他自己发展的机会,不管是销售、管理、生产还是科研,科研这部分除了刚才说,保证一部分人员,保证一部分资金以外,我们的创新更多是倾听客户。我们150年的发展历史你会看到我们的创新没有全新的东西,我们更多是渐进的东西,更多是跟自己熟悉的行业,逐渐不管是向前还是向上游下游发展或者并行的发展,我们更多做的是自己熟悉的行业,而抓住了客户的需求,以及我们自己特长的东西,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过来,而不是我搞一个研究实验室,搞出一个新的东西推向市场。我们更多是想客户需要什么东西,我们自己有什么特色,让我们自己的特长跟客户需求结合到一块儿,一步一步做过来,这是我们的发展渠道。而不是跨入自己不懂的行业。我们中国很多企业在一个行业做得很多,从房地产到钢铁,到高科技,到云计算,恨不得所有东西做到一块儿,这个也许有人做得很好,但是对山特维克,对于瑞典这样的公司很少看到,你会看到,大家集中精力在做一个行业,但是我们做了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