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论坛上请来一两位院士充充场面,也并非什么新鲜事。然而,南车集团却屡次在各种会议、论坛上,请来十余位院士助阵,这究竟是为什么?
离上午的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来自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十余位院士却已早早到齐了,他们三三两两地交谈着,身边不时有人走进会场。
这是2013年11月23日,在南车戚墅堰所会议室,一场叫作“中国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论坛”的会议即将举行。
其实,这已经不是院士们第一次结伴走进南车了。
早在2009年3月18日,出席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009年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的13名院士造访南车株机公司、株洲所公司开展工业考察,并向时任中国南车董事长的赵小刚了解了南车发展情况。
2010年10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先祥、李鸿志、徐德民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参观,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丁荣军陪同三位院士深入公司各单位参观,重点介绍了公司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2012年8月1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率十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内众多轨道交通领域专家赴南车株洲所参观,并出席了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院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这不禁让人好奇:南车为何如此受到院士的青睐?众多院士多次造访南车,难道只为捧场?
一纸协议的背后
如果对南车近年来的动作不够了解,这次由南车集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的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创新论坛确实很可能让参会者听得一头雾水。既然说是“三基”论坛,讲讲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欠缺总是没错的,谈谈新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也勉强说得过去,然而,某些院士在发言中所涉及的网络时代对工业领域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却实在让人觉得与“三基”拉不上关系。这论坛究竟论的是什么?
但人们如果了解到之前南车和中国工程院签署的协议内容,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秘。
据了解,根据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签署的协议,双方将携手在战略性咨询服务、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四大领域开展合作。
随后,2013年4月16日,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揭牌,南车集团欲把其打造成公司产业发展研究和内外部资源聚合的平台。中国南车副总裁、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院长王军介绍说,研究院将从战略和发展研究、科技管理与资源聚合、前瞻性与基础性技术研发3个方面为南车发展注入智力资源,其作用可形象地比喻为创新的“引擎”、聚智的“平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王军在介绍中还谈到,该研究院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轨道交通装备,还将在高端装备制造及绿色环保大型装备上进行拓展,为中国南车的未来发展谋求增量空间。
不仅如此,在谈到成立中央研究院的目的时,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也曾表示:“设立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南车发展到现阶段在战略上的一个必然选择。截至目前,中国南车研发出了以CRH380A高速动车组、HXD1系列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经营规模已进入世界同行业前三强;下一步,南车将坚定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率先实现实质性的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弦外之音不言自明,南车集团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里,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领军者,今天的南车已经不甘心继续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里“浪费”才华,作为一家年产值千亿左右的巨无霸,南车早已在不停的旁逸斜出了。
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逾600家的研究院或研发中心,南车跟进也是大势所趋。南车董事长郑昌泓表示,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创新的主流模式,设立中央研究院,正是为加速提升南车创新能力,助推南车“引领”愿景的实现。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将聚焦技术的原始创新,提升南车前瞻性、基础性、共性和核心技术研究能力,协调并推动新技术应用,提高“中国智造”的含金量。
南车中央研究院同时还受托管理南车焊接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技术委员会,负责南车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南车材料与工艺研究中心、中国南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等的日常工作。其非本部机构还包括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研发机构、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