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马动力发动机,一直被华菱星马视为核心产品之一。在华菱星马人的眼里,它是企业得以领先行业的一面旗帜,也是企业坚持十年自主研发、走民族品牌,同时积极推进大金融、大物流营销战略的全部写照。
近日,据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如介绍,2014年公司计划将“汉马动力”销售出5000台以上,争取做到7000~8000台。与2013年2158台的数量相比,2014年“汉马动力”的销售数量有望实现翻两番。
刘汉如进一步介绍说,若2014年发动机能够销售7000台以上,则2015年有望突破2万台,届时发动机的经济效益和各项指标就较为理想,发动机项目有望实现扭亏。事实上,华菱星马募投的发动机项目不仅对于公司中长期发展十分重要,客户与股东也十分关注。截至目前,华菱星马的发动机性能指标在同行业中仍处于领先水平。
细节决定成败
走进汉马发动机生产基地,3万多平方米的车间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记者的眼前。经过精心设计,厂房内分布了三条生产线(缸盖机加工线、缸体机加工线和总装线)以及台架测试室。
车间地面上,全部刷上了环氧树脂涂料,光洁如镜,一尘不染。据悉,车间的清洁工作外聘了专业保洁公司负责,以保证在无尘的状态下生产。此外,由于汉马发动机是先进的精密设备,零部件的组合误差都是按微米来计算,在机加工过程中,对温度和空气的清洁度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车间里的温度通过中央空调全年控制在20摄氏度恒温状态。
在车间里首先进入视野的是缸盖加工线,缸盖毛坯件通过悬空轨道上的桁架机械手,缓缓地自动运送到机床里,进行一步步切削加工,全程要经过10道加工程序。据悉,缸盖的机加工车床全部采购于国际著名的机床制造跨国公司,全封闭式的10台机床一线摆开,全自动化操作,地面上看不到丝毫铁屑,产生的铁屑全部通过真空管道吸收到废品场地,集中处理。
与之对接的是缸体加工线,同样要经过十道工序,由十台全封闭全自动化机床完成。缸体机加工车床也是采购于国际先进的跨国机床制造公司。
加工线的末端是清洗。经过加工的部件必须要进行彻底清洗,清除加工件上的残留物,这样才能使高速运转的部件磨损降到最低,增加发动机的寿命。国内对发动机的清洗度制定的标准是残留物100毫克左右。汉马动力的加工件经过两道清洗,第一道清洗用的是国产清洗机,而第二道清洗选用的是德国生产的清洗机,这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清洗机之一,也是国内重卡发动机行业中最好的清洗机之一。经过第二道清洗,残留物只有10毫克左右,低于国家标准10倍!
值得一提的是,总装线除了少部分部件需要人工安装外,80%以上都是自动化装配和机器人操作。汉马发动机生产线,已经全部打造成一条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每台车床都有二维码识别,通过识别,把信息传递给刀具、夹具和机械手等关联设备,进行自动输送、自动调节、自动加工,加工完成后,每个部件的加工日期、编码和各种参数都能进行自动储存。这种加工设备的二维码识别系统,也是当今国内发动机制造的独一无二的技术。
生产一台发动机的时间节拍只有12分钟,整个已经实施的年单产10000台产能的生产线,不包括辅助设施,只有200名员工。此外,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还体现在另一个国内领先的技术—工艺设计上的柔性生产线。
据介绍,这种柔性生产线的先进性在于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加工多种发动机。当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发动机制造厂家、以及国内全部发动机厂家都是专线生产,意味着一条生产线只能加工一种类型的发动机,而汉马10升和12升两种发动机却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
技术实现优势
汉马发动机从研发成功到市场推广,再到被用户逐渐认可和青睐,是所有华菱星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据了解,为攻克发动机研发和生产技术难题,华菱星马选择了一条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早在2007年便设立了发动机项目,经过前期调研及定型、设计、样机开发和试验等阶段,到目前为止,完成了CM 6D 18和CM 6D 28两个系列发动机的开发,并且通过了国家检测中心检测。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民族品牌如果没有自己的心脏就是不完整的民族品牌”,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面世之初,董事长刘汉如曾经表示,拥有自己的发动机,为民族品牌—华菱重卡装上自己的心脏,是所有华菱星马人的期盼、梦想和追求。“做强民族品牌是时代的召唤,是国际一流企业的内在需求,更是壮大民族汽车工业的必要要求。”
汉马发动机的研发成功,也凝聚了华菱技术研发团队多年的心血。早在五年前,华菱星马技术中心副主任、华菱汉马发动机分公司副总经理汪祥支就开始着手参与汉马发动机的研发,全面负责发动机生产线的设计和机加工设备的招标、购置及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