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御寒冬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工程机械行业还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以抵御寒冬,国际市场业务的增长也成为相关公司年报中最靓丽的一笔。
2013年9月,中联重科和香港CIFA公司其他股东完成了股权交割手续,中联重科实现了对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的全资控股。
詹纯新对此曾评价道,“5年的磨合-整合-融合,中联重科在制度、管理、技术、文化和价值观上与CIFA已高位对接,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已不存在。”
通过海外并购,中联加快推进海外市场布局。2012年,中联品牌泵车销往德国,这是中国泵车自主品牌首次进入德国市场。同时,中联重科在泰国实现了出口海外搅拌车的单笔金额最大订单,并首次在哥伦比亚、斯里兰卡、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实现销售。而起重机械方面,公司 800 吨履带吊成功出口伊朗,全新开发的平头系列塔机 T320-16 获准进入新加坡市场。土方机械方面,公司超过 400 台、价值 3 亿人民币的挖掘机出口中东地区。
2013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泵车、搅拌站等产品首次进入泰国、智利、哥斯达黎加、
厄瓜多尔等国家;搅拌车成功在俄罗斯夺得千万美元级别订单。小吨位履带起重机和塔吊大量出口至东南亚,广泛应用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香港等地区的城市基础施工中。
在中联重科大力拓展下,公司海外市场保持稳步增长,为应对国内市场的下滑起到一定抵御作用。据中联2012年报显示,海外市场实现营收27.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81%。2013年中报显示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29%。
目前,尽管国外经济复苏也较为温和,但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增速强于国内,或成为行业公司过冬的一件棉袄。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工程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为34.07亿元,环比增速22.72%,同比增速10.28%。
修炼内功积蓄力量
在市场倒逼下,工程机械行业公司一方面从外部抓机遇,同时修炼内功也成为其必修课。
从中联重科加强内控的举措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变革体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其次,加强了管理,实施了“事业部模拟股份制”,建立起节约共享的机制,引导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费用管理,有效控制了公司的各项支出;此外,采取了多种措施,使公司应收账款项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两会前夕,中联重科被权威部门立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企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对此,詹纯新在接受和讯网采访时表示,中联重科已形成国有控股、股权多元化的格局。“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有百分之十八点几,国有股占到百分之十六点几,战略投资者占到紧跟着百分之九点几,管理团队也是百分之八左右。”
混合所有制在中联重科过去的发展中对激活体制,发挥员工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公司未来快速发展的保证。詹纯新称,混合所有制未来还有进一步深化的余地,持续地调动骨干员工的积极性,让这些骨干的能力和企业的利益共享。这也成为中联中科苦练内功的重要部分。
此外,中联重科近年另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应收账款和债务结构的管理。公司通过加强客户资信评审,缩紧信用销售政策,通过提高首付比率、缩短账期等多种方式,提高合同质量,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通过回款监控、推行风险终身责任制,加大了业务人员提成与回款挂钩的比重;通过严格执行设备回收、调解及诉讼等各种方式,强化了应收账款的回收。由于采取了上述各种措施,公司应收款项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中联依托香港上市平台发行6亿美元10年期长期债券,这有效地改变了公司债务结构。2013年年初,中联重科有息负债共计193.63亿元,其中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短期借款共计93.08亿元,占有息负债总额的48%;包括应付债券在内的长期有息负债共计100.55亿元,占有息负债总额的52%;而到2013年三季度末,中联重科有息负债共计200.96亿元,其中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短期借款共计75.45亿元,占有息负债总额的37.5%;包括应付债券在内的长期有息负债共计125.51亿元,占有息负债总额的62.5%。长期有息负债上升,短期有息负债下降,有效降低了中联重科的财务风险。
除中联外,行业内其他公司也加强内部资源管控力度,在开源的同时节流,以求获得更好的收益。2013年,柳工就大力加强了现金流的控制,使得毛利率同比整体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盈利因此也出现了止跌回升。据公司2013年业绩快报显示,实现营收126亿,同比下滑0.47%,实现净利润3.06亿,同比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