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气”精神的背景
说到“三气”精神,有必要介绍一下“三气”精神创导人:周泉鑫。
周泉鑫,是林业部常州林业机械厂的离休干部,解放前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77-1988年,于常州林机厂(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党委书记。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常林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武斗的居点,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灾区。当时工厂班子涣散、管理混乱、产品低劣、经营亏损、职工情绪低落,周泉鑫走马上任,就向职工群众表态,一年300天以上吃住在工厂,与职工同甘共苦,和大家一起改变工厂现状。他住在工厂集体宿舍,每天早晨上班前,巡视车间;班后在生产科,与厂领导、部分科室干部、员工聊天,了解经营情况;晚上,在职工澡堂洗澡时,和职工拉家常。他对职工的诉求,职工的思想动态,经营情况了如指掌。由于他对工厂的情况了如指掌,看问题非常准,采取的对策有针对性、措施非常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选拔干部同样是实干型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周泉鑫为首的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群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成,这个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决定企业的形象和发展潜力。为此,常林率先开展以“工厂有名气、队伍有士气、职工有志气”的三气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使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时时处处为工厂争光,使职工的精神面貌得到升华。
2、“三气”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工厂有名气,是常林前辈们辛勤耕耘的结果,是一代常林人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靠市场检验、客户评价得来的,是靠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得来的,是靠常林人的人品来维护的。一个企业的生存靠产品,一个企业的形象也靠产品。
队伍有士气,是一个有一支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并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来带这个队伍,带领广大员工去拼搏,去奋斗,去为工厂争先。
职工有志气,则充分表达了工厂对员工的信任,同时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力。多年来,常林不仅要求员工、干部具有创新精神,还要求他们在困境中树立斗志,顺境中养成忧患意识。
常林的“三气”精神,成为凝聚、激励职工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企业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起到稳定剂的作用。
当年常林经常讲“质量无小事,质量问题小题大做,质量管理如履薄冰”这几句话,质量管理是非常复杂、非常艰辛、非常繁琐的事情,不是靠一纸公文、一个流程、一个制度能解决的。是脚踏实地、真干实干的事情。
“三气”精神,使常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1984年,3吨木材装载机获“国家银质奖”,1990年,工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大金牌,90年代工厂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