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徐工上海研究中心在上海市普陀区正式投入运行,前期产品形象策划、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及结构设计等工业设计项目有序展开。这是徐工集团继南京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后,在徐州之外的又一新的研发基地。
徐工集团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几十年引领行业不断向高端发展。已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配套设施最齐全,集科研开发和技术研究为一体的企业创新平台及体系。尤其近年来,徐工技术中心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挺进国际化高端,打破多项国际垄断,在珠峰登顶之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累累创新成果,铺下攀登世界顶峰之路
5月15日,徐工又一新产品XSZ1000深井钻机正式下线,它的诞生标志着徐工深井钻机已经形成系列化,加快了徐工进入资源勘探与开采设备领域的步伐。同期,徐工研究院独立承担的“XM101K铣刨机减振降噪研究”项目通过结题评审,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徐工集团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在传动技术、液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构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BICES中国-第二届国际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创意设计大赛颁奖礼上,星光闪耀,这是荣耀之夜,这是徐工之夜。徐工集团获得了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一组、优秀奖两组,成为社会组奖项最多的单位。为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技术,徐工集聚全集团并嫁接全球、全社会的研发资源。近三年,徐工研发平台年均完成大型研发项目100项以上,重大项目20 项,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得授权数量持续翻番增长,累计拥有有效2000多项,并获得国家发明金奖。先后研制出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级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国际一流研发平台
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徐工从事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发相关工作,其中100多名国内最高端工程机械领军型技术人才,这是徐工集团的创新研发团队。徐工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在布局打造全球协同创新体系上,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1993年,徐工的工程机械研究所成为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研究院、事业部及分子公司技术中心、主攻专业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研发的技术创新体系。2013年“徐工的技术创新体系工程建设”获得行业最高奖——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3年初,总投资10亿元的徐工研究总院启用。以此为平台,徐工集团加紧三方面国内外的研发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建设工程机械综合试验场;在完成南京研究院建设的基础上,与院士团队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合成立的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联合创新平台机构分别在上、长春等地建设并运行; 2013年9月投资3亿多元的欧洲研究中心在德国克雷菲尔德市全面运营,吸引 100位欧洲高端科研人员,重点攻克一批核心零部件和新型主机关键技术。此外徐工在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
创新深化“产学研用”模式,搭建信息化平台
2013年5月15日,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与徐工集团在徐工研究院科研中心成功签署三方产学研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徐工集团重视产学研合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IFAS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深化合作内涵、创新机制模式,向高新技术产品的关键技术和企业专有技术研究开发转化。
搭建信息化平台,缩短研发周期,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是徐工集团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技术创新方面推动作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徐工集团建立了协同设计平台,建立产品研发信息平台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指导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同时,搭建了全面而独特的技术传承体系。通过建立电子图书数据库,形成了全面的国内外专业标准数据库为主体的外部知识资源库;通过建立以协同设计平台和企业内部资料共享平台为核心的内部知识资源库,实现了技术人员之间、各分子公司之间全方位的技术共享。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徐工集团创建三级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国际一流研发平台、创新深化“产学研用”模式、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技术共享,培育出大量创新成果,怀揣着“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顶级企业”的愿景,在攻克10%尖端技术难题,迈向世界工程机械之巅的路途中,无所畏惧!(本文来自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