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汉诺威农机展的人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农具参展企业多、品种丰富,产品设计复杂。国内一家雄心勃勃要在农机领域干一番事业的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考察团到汉诺农机展一看,顿时蔫了:太复杂,我们干不了!回国后欲上马的农具项目也偃旗息鼓。
诚然,农机行业不好干。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但不好干就不干吗?决不可。中国农机事业发展,最好还是要靠我们中国人。靠外国人,那无异于与虎谋皮。外国企业来中国发展,首先考虑的是为自己创造利润,利用他们的优势赚取更高的利润。毫无疑问,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中国的农机制造企业责无旁贷,所承担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而与种田机械相比,我国在畜牧机械领域的空白点更显严重,远远满足不了用户和农业发展的需求。有学者匡算,美国的各类农机产品有3500多种,而我国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目前,奇瑞重工已经在农产品加工机械如畜牧机械、烘干机械、打捆机械、青贮饲料机械等领域展开布局并力争有为,同时在马铃薯收获机械、甘蔗收获机械等我国农机企业落后、又有巨大市场消费潜力的领域也不排除进入的可能。由于这些细分市场业务规模小、进入难度大,像奇瑞重工这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完全有望成为行业整合者。事实上,国外农机巨头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均具有产品资源组合优势,在这些细分领域由于中国企业无法与之竞争,他们的产品能出口到中国市场赚取垄断溢价。
在奇瑞重工决策团队看来,加快推进农机具产业化是提升我国农机化事业水平的重要支撑点。“奇瑞重工将利用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性价比优势,制造出可靠性、适用性更高的农机具,争取早日成为大农业领域的用户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奇瑞重工副总经理李孝高告诉记者。
加速推进国际化 瞄准全球农机舞台
只有走出去,与群狼共舞,中国农机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奇瑞重工“全球化”脚步,在“格兰竞购项目”上与久保田之争后一刻也没有停下。
最近,新华网发布了一则来自英国伦敦的消息,再次吸引了行业关注的目光。刚过去的6月25日,为进一步开拓英国及欧洲高端市场,奇瑞重工携手欧洲合作伙伴在伦敦设立“奇瑞迪凯重科英国运营中心”。
奇瑞重工副总经理赵黔荣表示,农机企业的国际化不仅要表现在产品出口,更需要在全球层面“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因此,奇瑞重工制订了分层推进、步步到位的全球化战略。起步就与世界同步,奇瑞重工在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组建了研发中心,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十几家全球知名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并聘请了来自日、韩等国的13名高级技术专家,不断引入产业前沿制造理念,以产品质量、优质服务、成本等优势占领市场,实现真正“有质量”和“有分量”的全球化。这种赶超世界一流的干劲,首先体现在技术研发环节,其次体现在市场销售环节,最后才是生产制造环节。
奇瑞重工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国际市场,用两条腿走路。2012年,该公司在北京创建全球运营中心,快速构建起人才平台、渠道平台、产品平台、信息平台。目前,该中心已网罗150多人,建立起一支视野宽、能力强的高素质职业化人才队伍。自2012年以来,不但全球战略研究推进顺利,而且海外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走进市场、深耕市场、维护市场”的“三步走”海外业务运营策略指导下,通过对海外市场的深入调研,依托雄厚的研发资源,奇瑞重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目前,奇瑞重工已形成海外产品资源数百种,主要产品均顺利通过了E-Mark、OECD、GOST、CE等多项出口认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经销商考察团主动登门寻求合作。
今年上半年,奇瑞重工向欧洲成功发交1050台农机出口订单,创造了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向欧洲出口农机产品的最高纪录,不仅标志着奇瑞重工产品出口量又迈出重要一步,更标志着奇瑞重工的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又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目前,涉足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奇瑞重工国外市场开拓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完成了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布局,全球分销服务网络超过200余家,并成功闯入欧美等高端产品市场。至今年上半年,奇瑞重工的国际业务已从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北非、印度,逐步延伸至欧洲和北美市场,建立起遍及五大洲的全球运营体系,海外订单不断攀升。
坚守信念 不负时代发展使命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商飞公司时说,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这对于我们农机行业来说,也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要加大农机产品的研发力度,以我们自己生产的农机产品来武装我国农业现代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近年,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和农机行业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势资本进入农机行业。这在给农机行业增加光环的同时,也给农机行业带来激烈竞争的预期。伴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中国农机企业在未来必将经历一轮行业大洗牌,只有具备战略眼光、地基稳固、综合实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站稳脚跟、赢得未来。
奇瑞重工管理者对此持非常开放的态度。他们认为,更多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进入中国农机行业是件好事,在给用户更多选择的同时,还能促进优胜劣汰、提升行业集中度与健康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的转型升级,并提升农机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进步,一定需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共存共生,才能促进行业共赢与共荣。
为商之人,永远难言成功。企业的兴衰悬于一线之间。特别是在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时代,给企业运营和制造业升级都带来了无限可能。如何在新的科技发展形势下抓住时代机遇,如何不断重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和用户追随文化,同样给包括奇瑞重工在内的企业提出了更多、更宏大的命题。
“作为中国的自主品牌,我们要为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国农机工业的振兴和和中国农机品牌走向世界而不断努力。”王金富这样告诫自己和团队。
奇瑞重工在进行一场没有终哨的比赛。
(本文来自开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