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广西:贵南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柳南南广立交双线大桥4号墩梁顺利转体

2021-03-31 17:10:25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黎兆齐 通讯员莫小斌)3月26日,贵南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柳南南广立交双线大桥4号墩梁顺利转体,为贵南高铁全线如期开通奠定坚实基础。线路建成后,南宁至贵阳的旅行时间有望缩短至2个多小时。

柳南南广立交双线大桥全长375.3米,宽12.2米,分别上跨既有运营高铁线柳南客专和南广高铁,是贵南高铁重难点工程项目。当天实行转体施工的最后一片墩梁4号墩梁体吨位高达7500吨,曲线半径500米,坡率25‰,为国内曲线半径最小、坡率最大的高铁转体梁。由于铁路行车密度大、速度快,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桥梁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施工采用“先建后转”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当天,随着现场指挥长一声令下,柳南南广立交双线大桥4号墩梁转体桥以每分钟1.328米的速度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现场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转动情况,根据转盘上布置刻度编号,实时监控和调整转体速度,有效保证了转体桥顺利转体。经过62分钟的紧张施工,柳南南广立交双线大桥4号墩梁最终在空中与2号墩实现精准对接。

贵南高铁全长481公里,预计2023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贵南高铁沿线都安、环江等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将步入高铁时代,南宁至贵阳旅行时间将缩短至2个多小时。(本文来自路桥网)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江苏段开工建设 设计时速350公里

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江苏段开工建设 设计时速350公里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据中国铁路公众号消息,新建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宁淮城际铁路)近日在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召开。

2023-01-07

中铁二局四公司金甬铁路项目部召开“建功立业杯”暨“奋进争先锋,喜迎二十大” 劳动竞赛启动会

为充分调动项目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践行以奋斗者为本 以业绩为导向的理念,迅速掀起施工大干热潮,5月30日,中铁二局。

2022-05-31
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洛阳基地召开退休干部“建言二十大”和“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调研座谈会

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洛阳基地召开退休干部“建言二十大”和“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调研座谈会

本站洛阳讯(陈丽君 田银华)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凝聚退休干部的智慧和力量,5月25日上午,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洛阳基地。

2022-05-26
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首根墩柱浇筑完成

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首根墩柱浇筑完成

5月17日,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吉林段TJ-6标跨201国道大桥10号墩柱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该标段的首根墩柱施工告捷,接续大桥墩台身施工将全面。

2022-05-23

沈白高铁带动发展“一日千里”

5月19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

2022-05-23
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暨AL1合同段上正沟三号特大桥劳动竞赛启动仪式

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暨AL1合同段上正沟三号特大桥劳动竞赛启动仪式

本报甘肃临夏2022年5月19日讯(通讯员:方浩 陈阳)为积极响应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党委围绕施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工作要求,确保如。

2022-05-23
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首个桥梁门式墩亮相

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首个桥梁门式墩亮相

5月2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落在墩帽模板内,标志着沈白高速铁路吉林段TJ-6标湾沟大桥5号墩施工顺利完成,该标段首个桥梁门式墩精彩亮相,。

2022-05-23

中欧班列逆势而上,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动力”

根据最新数据,中欧班列4月开行1170列,较3月增加36列,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022-05-23

中老铁路是互利共赢的“黄金线路”

5月17日10时整,湖北首趟中老铁路(武汉—琅勃拉邦)国际货运列车在武铁滠口物流基地正式发车,标志着湖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主要城市之间以。

2022-05-23

京广高铁高标运营,再续发展“新篇章”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5月13日宣布,京广高铁建设安全标准示范线取得重大成果,京武段拉通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22-05-23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5